首页 > 育儿 > 孩子“成瘾”和“叛逆”,多与家长教育有关,不是鸡汤有科学依据

孩子“成瘾”和“叛逆”,多与家长教育有关,不是鸡汤有科学依据

如今叛逆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和父母的教育初衷显然相悖而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都有进步。

但在孩子身上,我们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缺点,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些成瘾行为,比如抽烟,上网等,沉迷在其中难以自拔。

于是父母开始埋怨孩子不听话,开始不停的在孩子耳边唠叨自己的付出,甚至会对孩子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希望以此来改变孩子。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和他们的暴力教育是分不开的,暴力教育更容易培养出叛逆和成瘾的孩子,这其实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

暴力的父母更容易教育出成瘾的孩子

成瘾最初的概念特指药物成瘾,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

后来逐渐引申到药物成瘾之外的很多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吸毒成瘾,当然这在孩子当中并不多见。孩子最常出现的成瘾行为,无外乎吸烟和游戏。

为什么孩子会成瘾?

孩子在某方面成瘾,并不是因为他们先天不良的基因造成,而是因为他们的人格存在缺陷。

当然孩子的人格也不是从出生时就注定的,而是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和父母相处的关系如何,直接决定了孩子有着什么样的人格。

成瘾人格的主要特征是: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

有一项针对5个地区12家中学以及12家小学9925名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亲子关系好的家庭,仅17.3%的孩子吸过烟;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有53.8%的孩子吸烟

父母对孩子关爱,能够让孩子有安全感;相反,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甚至暴力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便会产生反叛心理。

他们缺乏安全感,所以会沉迷于某件事情,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自然而然的形成成瘾人格。

所以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沉迷于某件事情之中,千万不要着急责骂孩子,而是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一看是不是教育方式存在错误。

如果在教育中对孩子过多的吼叫,经常采取暴力,那么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成瘾。

中国哈医大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建认为,"游戏成瘾"的孩子往往存在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教育粗暴的问题。可见暴力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去多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荒废他们的一生。

唠叨的父母更容易教出叛逆的孩子

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在听牧师演讲的时候,最初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结束后捐一笔不小的款项。

然而10分钟过去了,牧师依然在滔滔不绝的讲着,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决定减少捐款的数目。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是没有结束演讲的意思,马克吐温失去了耐心,决定不捐款了;终于演讲结束了,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款,临走时还从捐款处拿走了两美元。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做到点到为止,孩子也许会愿意接受,但是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甚至同样一个问题讲百遍千遍。

那么孩子自然会像马克吐温一样产生厌烦,渐渐的滋生逆反情绪,不愿意再听父母的任何教育。

其实如今的很多父母在自己年幼时,也曾经对自己的父母不停的唠叨,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里也是难以接受,甚至暗自下定决心。

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绝对不会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孩子。可是当他们真正有了孩子,又会不自然的重复着自己父母的做法,全然忘却了自己当年有多么的痛苦和排斥。

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执着于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的父母应该是全世界最辛苦的,我们当然不否认外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每个人爱孩子的方式不同,说到最有奉献精神,最愿意为孩子付出的,中国父母绝对能排上名次。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未必能够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这也许就是物极必反,当父母太执着于孩子的教育时,反而会让教育失去原有的意义。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当然父母有教育孩子的权利,但是真正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更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当父母刻意的忽略孩子的心理,一切都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想要去控制孩子时,其实在无形之中已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学会真正的了解孩子,这当然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陪伴来实现。不要总是想着对孩子说教,也不要指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提高孩子的成绩。

而是要放松心情,没有任何目的性的陪孩子痛痛快快的玩,跟着孩子一起疯一起闹,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

这样孩子才愿意接纳父母,当孩子愿意主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父母会发现此时自己的一句话比之前无数次的唠叨都有用。

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把他们当成了朋友,父母的行为无形之中拉近了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自然会使得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更要把属于孩子的自由归还给他们

暴力和唠叨只会让孩子被无形的枷锁所束缚,导致孩子用各种方法去反抗,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激发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愿意主动的学习。

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孩子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身边,静待花开的那一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36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