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学生时代,父母将分数作为衡量我们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常常忽视了我们的内心。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考上好的学校,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才能有一个好的人生。因而亲子之间难免会有一层无形的隔膜。
长大后,尤其是做了妈妈,我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不论是我的孩子,还是我的学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是我与生俱来的敏锐。我的副班说我太负责,累不累?我把这话当成是对我的褒奖。
一、爱他就说出来、做出来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知道你爱他时,他的内心会充满无尽的勇气。我们小时候,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行动。毕竟上一辈比较含蓄。
到了我们这一代,你有对孩子表达过你的爱吗?语言是最直接、最感性的表达方式,“我想你!我爱你!”多么简单而美好的词语啊!我们却吝啬说这些。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拥抱疗法,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治愈孤独和愤怒。据心理学家调查,10岁之后,中国的孩子比西方孩子得到的拥抱要少很多。拥抱是一种礼节,是一种爱的传递方式,如果你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请每天给他一个拥抱。
二、学会对孩子说对不起
父母是孩子的天,在孩子面前代表着权威,向孩子道歉,有损自己的威严,拉不下这张脸。这种思想和行为,让孩子内心感受不到平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如果真是错怪了孩子,请俯下身来真诚的道歉,当你俯下身来的那一刻,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将更为高大。成长中的孩子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潜移默化,有样学样,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标杆。
三、用心倾听、陪伴
小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尝试的事物有很多,当他缺少自信时请帮他一把,甚至可以陪他走一段,等他有感觉了,再放手。当然,如果我们觉得好,而孩子却不愿意时,要尊重他们的内心,先引导,切不可勉强。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静待花开就好,千万不能揠苗助长。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一回头,我们都在就好。
四、被需要才会有价值感
现在的小孩都是爸妈的宝贝,舍不得让他们吃苦,好好学习就成。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有分担家务的义务,而且做家务与学习并不冲突。如果不会我们可以手把手的教,学会了家长省心,孩子也多了一项生存技能。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高分低能的秀才。往往懂得分担的孩子,才懂得分享,才懂得如何爱人。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一生的功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爱他、尊重他的前提下,给他立规则,学会做人。希望和天下所有的家长一样,能够给孩子美好的童年,让他成为一个自信勇敢充满正能量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