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一犯错,父母就发火?3招教你科学育儿,拉进亲子关系

孩子一犯错,父母就发火?3招教你科学育儿,拉进亲子关系

陶虹有次接受采访时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马上劈头盖脸地训斥,却发现孩子眼中充满了恐惧。

陶红错愕不已,惊讶于自己的言行竟和母亲“如出一辙”。


回忆起小时候,陶红说,曾经因为看错题少得5分,就被妈妈当众打骂。

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多年难以治愈。

其实,童年时期形成的心理阴影,很多是成人无意间烙印下的。


陶红和她母亲的教育方式,也并不是个例。

多少中国式父母,过分放大孩子的错误,认为允许孩子犯错等同于纵容孩子。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犯错对于孩子成长也有正向意义。

李嘉诚说: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教育,就是在错误中校正方向的过程。

家长与其担心孩子犯错,不如鼓励他们从小直面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只有不断在修正中砥砺前行,成长的步履才会更稳健。

家长越不怕孩子犯错,孩子才能成长得越快。

1.

犯错是成长的试金石

有人说:“一个人犯了错,有人指出,这是件很幸运的事。最可怕和糟糕的是,当你犯了错,却没人告诉你这是错的,你将会一直错下去。”

试想,孩子小时候不被允许犯错,或者犯了错没有人帮忙指出,那在将来漫长的人生里又如何分清是是非非。

时下,很多父母觉得时间宝贵,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试错的成本,一心想走捷径,觉得将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就能让他们少走弯路。

于是他们对孩子说,

做完题一定要仔细检查,但孩子还是马虎出错。

吃太多冰激凌会拉肚子,但孩子还是要多吃。

不能一直想着玩游戏会上瘾,但孩子还是想摸手机。

家长说了太多、做了太多,但孩子还是会犯错。

心理学上有个叫“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心理效应,就是越不让这么做,偏偏越要这么做。

犯错是不能避免的,孩子的人生也不能被替代。

不允许他们犯错,只会剥夺了孩子探讨世界的主动性,而明智的家长会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毕竟,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暖心视频。

美国加州一个3岁小男孩Tydus,为妈妈准备晚餐。


他去超市推着比自己还高的购物车,买来面包等食品,又到花园采集鲜花装饰餐桌,然后煮千层面,烤面包,摆放餐具。


倒果汁时,没站稳摔了一跤,果汁撒了一地,小家伙一点也不气馁,赶紧爬起来用抹布仔细清理,还自我打气:“生活就是如此,兄弟。”


假如Tydus的母亲,因为他打翻果汁就责骂他,那他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和心态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试错中学会独立,进而成长的。

作为家长,有义务让孩子明白,犯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学会在错误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2.

小错上不马虎,大事上才会不疏忽

还记得震惊全国的“杀妻藏尸冰柜案”吗?

这起案件情节之恶劣,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朱晓东因为家庭矛盾将妻子杨丽萍掐死,随后他将妻子的尸体裹上被单装进冰柜中。


此后,若无其事的生活了一百多天。

他不但大笔挥霍妻子卡上的存款,用妻子身份证到处开房,甚至制造假象,用妻子的微信与家里人联系,每天下楼遛狗,没有一点心虚。

如此十恶不赦,朱晓东的妈妈竟然称其“还是个孩子”。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追溯朱晓东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10岁时,朱晓东父母离婚,缺乏管教的他在初二那年,就因为抢劫被警察抓住。


初中毕业后,更是长期混迹于夜店、酒吧。

可能是出于补偿心理,朱妈妈穷尽一切力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却完全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

对于儿子的任何错误,更是溺爱和纵容。

俗话说:“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小时候不去帮他改正错误,更是成为了成年后滔天罪行的导火索。

生活中,我们常常鼓励开放式教育,但“开放式”教育并不是纵容孩子犯错。

经常有人说:

“小孩子拿人东西怎么了,长大了就知道错了。”

“他还小,哪里知道做的不对呢!”

“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有用吗?”

其实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错误的行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爸爸或妈妈其实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无形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引导孩子从小分是非、明对错,才能保证将来不会铸成大错。

3.

孩子犯错后,父母的做法很关键

知乎上,看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正值开学季,一个8岁的小学生因为没写完暑假作业,被父母批评,带着枕头离家出走,暴走整整20公里。


所幸,孩子最后被警方找回。


针对此事有网友指出,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你们相像一下爸妈是怎么样批评和平时里给了孩子怎么样的不尊重才让他觉得家给不了温暖和爱,让他宁愿走出去20公里。别说孩子玻璃心,问问自己做了什么。”

孩子由于心智不成熟,自律性差,也不够自觉,很多时候是需要家长约束的。

所以,孩子犯错后,父母的做法很关键。

首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着急去指责,要先弄清楚发生了什么,背后动机又是什么。

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或者惩罚,只会伤了孩子的心,让他产生消极无助的情绪,从而自尊心受损,变得爱说谎,对大人不信任,长大后也会留下心理阴影。

其次,父母要平复情绪,给孩子开口讲话的机会,与孩子一起直面错误。

比如,孩子沉迷于游戏,父母可以用做游戏之类的方式,分析问题,先说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在鼓励孩子去发现错误。

这样孩子感觉被接纳和理解,就会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

最后,鼓励孩子放下犯错的包袱,并提出解决办法。

家长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正确的想法或者做法予以肯定,引导孩子预见事件的后果,提出改正措施,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曾说过:

“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 。”

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爱的,但作为家长,光爱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爱。

钱学森曾言: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亦如成长。

教育的本质,不是杜绝孩子犯错,而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更好的成长!

每个孩子从降生那刻起,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懂得孩子的每一个不可爱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呼唤爱。

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50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