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志愿怎么填?选城市还是选专业,这7座城市,考生们别错过

志愿怎么填?选城市还是选专业,这7座城市,考生们别错过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现在令诸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志愿填报。无论是高分者,还是低分者,都在志愿选择时犹豫不决。究竟是选城市更重要,还是选专业更重要,成为了亘古不变的话题。高考作为人生的一大挑战,填好志愿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完成一份完美的志愿填报,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高考的“考验”。

大家拼命努力,希望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实究其根本,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拥有一份逞心如意的工作。很多时候,文凭获取,就是在为一份满意的工作“铺路”。所以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其实也更多的应该将其与日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简单举例,如果你想要在未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可以报考一些教师类的学校或者专业。在步入职场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考证等途径,成为一名教师。而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在选择就读学校的时候也可以将更多的侧重点放在科技公司的“驻扎地”,例如:杭州、深圳等等。毕业后,更利于你的工作落实。

那么,就2020年而言,哪些城市会成为高校“优选盘”呢?各位考生以及家长,不如多留意一下!就目前而言,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外,还有16个城市成功入选“中国高校优选盘”。他们分别是:杭州、宁波、成都、长沙、重庆、郑州、西安、厦门、武汉、青岛、合肥、南京、福州、南昌、苏州、天津。因为这十六个城市,是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且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校。

虽然也有四座城市,在人口增长领域有着不错的成绩,但却不是推荐的城市名单成员。其中就包括:佛山、中山、东莞、珠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实力强劲、排名靠前的高校。即便是有,也是一些知名学府的分校罢了。所以对于成绩较高的考生而言,这四个城市并不是“优选盘”的成员之一。

而在诸多城市的选择中,南方城市成为很多考生的首选。就目前而言,各省区的GDP结果显示,南方城市似乎在前列中“霸占”更多的名额。GDP第一的广东省,以及“万年老二”的江苏省均属于南方城市。而山东省、浙江省等也都位居此处。在四大一线城市中,除了北京市以外,剩下的三名“成员”也基本处在南方。选择经济发展更好的城市,或许是很多考生在选择城市的首要条件之一。

但是部分条件下,我们为考生“剔除”了一些城市选择。因为相对而言,这些城市的部分现实问题,让选择在此地读大学的优势不是特别的明显。

最典型的就是河南省的郑州,不仅全省范围内985、211资源有限,还有着大量的人口。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不少本省的考生都会选择留在省内。所以,即便有不少的名校,留给其他人的选择也变得有限。

而其他一些城市,例如天津,毗邻首都北京,也不再是前列的选择。再加上GDP领域,天津市的能力已经掉至第十名,被不少城市“后来者”居上。所以此前总结的20个城市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城市被“剔除”在外。最后胜出的城市,共计有13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成都、长沙、重庆、厦门、武汉、南京、苏州)。

不过,尽管如此,有人表示,高校的数量以及等级,也影响着考生们的成绩选择。当一些城市没有顶尖高校时,也很难吸引考生就读。例如深圳市,虽然是四大一线城市中的一员,但是仅有一个深圳大学比较拔尖,且还不是211名校。剩余的一些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更加难以留住高分者。而宁波市和苏州市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没有985或者211,另外一个则是仅有一所211名校。

在竞争积累的城市“争夺赛”中,他们都很不幸的被“踢出局”。再加上2020年的城市经济现状,于是按照重重标准的划分,最后剩下的城市还有: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广州、重庆、南京。所以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城市的时候,可以多参考一下这七座城市,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不过,以上只是针对总体情况而言,给予的一些城市建议。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更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就现在而言,不少城市为了吸引大学生,也在不断地放出“人才政策”。所以,在城市选择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因素应该更加的齐全。城市只是参考项目之一,而不是唯一参考内容。

那么,就各大城市而言,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留下来”,又有哪些“人才政策”呢?今天,我们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为毕业做好充足的“功课”。其实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最常见的人才政策就是购房补贴、落户政策。如果你想要在大学毕业后扎根新城市,或许可以在一些给予落户政策的城市就读高校。相对而言,等到毕业后,实现落户也相对容易一些。

而之所以城市愿意,给予大量的成本支出,留住毕业生,其实也恰恰说明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作为第一资源,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点关注人才资源。教育是重中之重,人才是发展的根基。真正地将人才工作放在城市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从而做到人力资源地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等等。

最后,无论是选择哪一个城市,只要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的,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且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其实城市的限制也没有过去那么“严苛”了。所以以上的城市选择,最多只做一个参考,给予你一些选择上的意见或者建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45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