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玻璃大王曹德旺,大家都不陌生。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旧坚持做实业的企业家已然不多了。曹德旺、任正非、董明珠、陶华碧,能随口说出的人,已经屈指可数。
1985年曹德旺创建了福耀玻璃,以“为中国人做一片自己的玻璃”作为发展目标,福耀公司在1985 年成为第一个进入汽车玻璃行业的中国企业,并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由国外品牌垄断的历史。
如今,福耀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汽车玻璃市场70% 的市场份额,同时挺进了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曹德旺更是将汽车玻璃制造厂开到了美国本土。
这样一位在事业上如此成功的男人,却依旧守着曾陪他度过艰难岁月的“糟糠之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一个男人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1946年出生的曹德旺,父亲曾是上海著名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恰逢时局动荡,父亲带着全家和全部家当回老家福建,人坐一条船,家当放另一条船,结果人回了家,家当却却没了。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家人看着空荡荡的家欲哭无泪。
不过,虽然日子难熬,但曹德旺的父母觉得书还是要读的,于是将曹德旺兄弟二人送入学堂。奈何家中实在贫困,曹德旺9岁入学,14岁就被迫辍学了。辍学后,曹德旺倒是没把学习全扔下,一边走街串巷做点小生意,一边下田、放牛维持生计,还会抽出时间捡起哥哥的旧课本读。
后来年纪大些了,曹德旺开始帮父亲倒卖水果,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出发,骑两三个小时自行车到果园里与果农讨价还价,谈定生意后再装车,随便吃个午饭,再冒着福建40多度的气温,驮着300斤的水果回市里,花3个小时把水果批发给商贩,晚上到家就8、9点了。这样下来,一天可以赚2块钱,维持家中生计。
就这样,为了谋生,曹德旺种过木耳,做过工地炊事员,倒卖过果树苗,几乎所有能接触到能赚钱的行业,他都会尝试一下。
1966年,在曹德旺20岁的时候,家人给他张罗了一桩婚事,原本曹德旺不同意,但家中母亲需要照顾,自己为了生计日夜奔忙,的确需要一个帮手,来操持家务。于是陈凤英嫁入曹家。
陈凤英娘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殷实,相比曹德旺家优渥了不少。陈凤英见曹德旺实在困难,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己的嫁妆,让丈夫应急。之后更是尽心侍奉老人,照顾家庭,让曹德旺在外,再无后顾之忧。
一直到1975年,曹德旺攒下5万元“巨款”,觉得日子似乎好过了一点。第二年曹德旺进入当地一家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向乡镇企业推销当时被称为“大路货”的水表玻璃。6年后,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并迅速整合厂中资源,在1985年将厂子主业转向汽车玻璃,这就是后来的福耀公司。
从此,曹德旺的事业走上了快车道,虽然时有风险,但总归一直向前。
1993年福耀玻璃登录国内A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2001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公司,在4年间相继打赢与加拿大、美国的两个反倾销案,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取得胜利的中国企业。
曹德旺成为绝大部分人眼中正儿八经的成功男人。按照陈思诚类人的说法就是,成功男人就是要占有更多女人,这是本能。曹德旺身边也有了一个红颜知己,两人不仅兴趣相投,而且彼此对商场规则的认知和行事方式都颇有默契。曹德旺心中泛起从未有过的心动感觉,这是他之前在妻子、在异性身上从未感受过的悸动与安慰。
思考良久,曹德旺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将这一切和盘托出,询问妻子的意见。妻子陈凤英看完信后,对他说道:“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也留不住你,我只求你把房子和孩子留给我,让我有个住所以及陪伴。”
不知道曹德旺听到妻子这句话后,心中泛起何样的波澜,他只是默默离开。第二天再见,曹德旺先是郑重其事地对妻子道歉,然后将自己名下所有资产全部转移到妻子名下,并与那位让自己心动的红颜知己,彻底斩断联系。
我们不知道曹德旺做出这个决定,心中需要割舍多大的情谊,但想必正是这份决断与担当,才会让他获得如此成功。
其实,我们都能想到,曹德旺与妻子之间并不是爱情,但婚姻所牵连的,并不只有感情,更有责任和原则。尽管我们现在对富豪配美女、小三挤走原配等等戏码司空见惯,但是我们总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刘銮雄与新任妻子甘比
再浪漫的爱情,以损害原有婚姻为前提,都不值得歌颂。社会道德的开放与发展,不应以降低底线为代价。以爱为媒的婚姻,自然最好。无爱,却成婚,那这一纸婚约,承担的不只是责任和接线,更是从心到身的约束。
以爱为名,自然可以选择离开婚姻,重获自由。但只希望大家先重获自由,再追求爱情。不要让曾经以为可以相伴的另一人,失了人,再伤了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0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