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年轻人都很累?这个问题也许有不同的回答。还未经世事的年轻学生们依然相信,只要“奋斗”就可以成功。但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认识到即便拼命付出,也只是成就“前浪”,自己却依然离梦想越来越远。那么为什么自己还要努力呢?似乎全球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趋势:变得越来越“丧”,越来越佛系。在他们看来并不是自己抛弃了奋斗的良好品质,而是聪明地察觉到了不去做没有回报的奋斗了。
在深圳、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公交、地铁上拥挤不堪的年轻面容。他们有野心,也愿意吃苦,却依然被不停地驱赶离开这里。他们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可能仅是一点“面包屑”。当蛋糕不再增大后,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去抢别人盘子里的蛋糕,自然内卷越来越严重。
无尽的压力下,是很多年轻人已经得了“老年病”。原来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疾病,现今40岁以下的青壮年患者却日益增多,最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心肌梗塞、慢性背痛以及恶性肿瘤。很难想象,20多岁的年轻人会的“三高”,会中风,然而这却是现实。医学专家说,这是由于一些青年人生活方式不利于健康、工作压力超负荷、生存空间状态环境恶化以及缺乏运动锻炼。年轻人不想压力这么大,他们也想轻松快乐,却这样的时间和金钱。
从对“996”的反感,到对奋斗口号的厌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奋斗”只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负担,而不是自己实现理想的途径,那么消极的抗拒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可怕的是,消费主义还在不停地洗脑,裹挟着这些年轻人去过度消费。无处不在的网贷告诉你“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去降低生活质量”,而它们不会告诉你的是,高额的网贷利息会让眼前的困难越来越大,直至成为黑洞。年轻人们常被告知:买了这样的包,才能提高你的身份;买了学区房才能让你的孩子不会未来干苦力;给你的“爱豆”打榜,才是你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消费洗脑下,一些年轻人根本无所适从,只能一边疲于奔命的加班,一边网贷去买买买。
在这样的生活中,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的奋斗一文不值,只不过是那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而已。自己所关注的,所希望拥有的,更是镜花水月。买学区房?靠工资吗?别开玩笑了,还不如下班就回家多陪陪家人。最好连结婚都算了,结婚成本畸高,孩子花销巨大,上学也难,哪有可期待的,何苦给自己找压力。
人们从小就被教育“奋斗改变人生”,这样的说法自然没问题,甚至也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说只要去奋斗就能成功,显然是说谎。奋斗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还有太多的因素是自己不能去把握的。如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阶层跃升也越来越难。曾经80年代,90年代的商业神话已经成为了过往,个人的奋斗越发渺小。什么拼命奋斗,那只是不对等的交易而已。
老板总是信誓旦旦说,年轻人要奋斗。结果是努力越多,老板挣得越多,房东挣得越多,我勤劳你致富。甚至那些努力奋斗的人还被冠以“奋斗逼”的恶名,这真的不是出于嫉妒,而是这些人加剧了“内卷”。
有些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却有着替老板着急的心,如果胆敢有人质疑,他们一定会跳出来说“老板做的贡献大,还是你这个打工的贡献大”“不懂得奋斗,永远是打工的”。但凡有人遭遇困苦,他们只会指责“这都是不努力的结果”,毫无同情之心,这样的人只是冷漠而可悲的。他们嘴里的这种“过度奋斗”,只不过是感动自己,带来的是身体的损害,和更多的被压榨而已。
没有人不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升跃自己的阶层,但这需要的是宏大的外部环境。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不好糊弄了,他们看透了问题的实质。他们不是不想去奋斗,而是不想无谓地去做个“听话的工具”。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前浪”们不去作出改变,只是一味地灌鸡汤,喊口号,是谁也骗不了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