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当前全球高科技竞争风起云涌,而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则相当迅猛。比如,7月23日,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就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就在我国成功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之际,火箭基础原材料领域也传来了好消息。
打破进口依赖!我国首座大型氦气厂运营:年产量达20吨
据香港《华南早报》7月28日报道,中国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开设了首座大型氦气厂,而据参与这个项目的科学家预计,这座工厂的液态氦年产量将达到20吨,而中国每年的液态氦使用量超过4300吨,但这对中国特种气体行业发展仍有着无比巨大的意义。
氦气是一种重量轻且无色的惰性气体,由于其稳定性,即使是在极端环境下也不太可能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因此被视为一种稀有资源。在日常生产制造中,氦气的用途广,包括在长征五号火箭中作为燃料的压送剂和增压剂、在焊接中作为保护气体、为制造电子芯片创造所需的"超净环境"等,氦气的重要性都无法忽视。
尤其是,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几乎所有的氦气都来自于外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座氦气厂的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我国在减少对进口氦气的依赖方面迈出了一步。而当前,上述的首座大型氦气厂虽只能满足少量需求,但这样的氦气厂建造成本相对较低,今后可以被广泛推广,因此也被视为是我国大规模生产氦气的关键。
氦气"国产化"背后:本土企业崛起,与外资巨头错位竞争!
我国在氦气提取方面已经按下"国产化"按钮,但在这一重大突破的背后——包括氦气在内的特种气体,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实际上,特种气体门类繁多且应用范围广泛,根据《气体分离杂志》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特种气体年销售额中,电子行业约占40%、石油化工约占41%、医疗约占39%、其它约占10%。
而以电子气体为例——电子气体是指用于半导体及其它电子产品生产的气体,随着中国高新技术、新型能源、新型电光源、光电半导体器件、光纤通讯器件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电子特种气体行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
然而,回溯过往,特种气体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国内兴起,80年代外资进入中国气体市场,通过收购、新设等方式建立气体公司,向国内气体用户提供气体产品;此外,随着气体供应商供气模式的引入,国内企业也发展为独立的气体公司,推动了中国气体市场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的特种气体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在高端领域还有很大的欠缺。
比如目前,在中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上,国外企业优势明显——林德、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产品等国外企业占据着高端市场,反观国内企业却只能"游走于"中低端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特种气体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已非常明显。
就如前文提到的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首座大型氦气厂,此外近年来国内大型的空分设备生产企业——如杭氧股份、四川空分集团也开始由单纯的设备制造商向大型现场制气供应商转型;在本土气体企业逐渐崛起并与外资巨头形成错位竞争的背景下,我国特气行业国产化也势必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文 | 刘苏林 题 | 邓伟坚 图 | 饶建宁 审 | 程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