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罗马土崩瓦解后,欧洲教育如何在“野蛮”的中世纪“否极泰来”?

罗马土崩瓦解后,欧洲教育如何在“野蛮”的中世纪“否极泰来”?

引言

“教育”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它是承载和延续人类文明的基础和手段,纵观世界历史,每一个朝代和国家都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中国的教育最初是从一些著作中开始的,而西方的教育则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别性。

众所周知,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在西方社会有着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其影响力几乎渗透进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这个时期的教育也因此而被涂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充斥着“上帝的神性”,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教育”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帮教会,或者是为了上帝培养忠实的教徒。

一、随着古罗马帝国走向衰落,欧洲大陆呈现出一派紊乱的现象,野蛮与暴力此起彼伏,作为唯一遗留下来的政治文化机构,基督教会扛起了新时代的“教育旗帜”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复杂的时期,以至于人们提及它的时候往往会褒贬不一,想起中世纪时期优雅的骑士,辉煌的建筑,觥筹交错的宫廷宴会,会有人说这个时期是辉煌的,然而想起让欧洲大陆满目疮痍的黑死病,也有人将之与“黑暗时代”相联系在了一起。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教育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曾经辉煌无比的文明就此湮灭在历史的河流之中,一时之间,暴乱、粗俗、野蛮充斥着欧洲大陆,中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几乎处于一个完全瘫痪了的时期。

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成就了日耳曼人的肆虐横行,他们深入骨髓的野蛮与暴力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了多个小王国,而此时虽然古罗马文明走向了衰亡,但是其文化却没有湮灭,不断遭受着日耳曼人野蛮无比的激烈冲击。

在野蛮的冲撞下,古罗马时期的上层阶级们渐渐被日耳曼人的这种暴力所征服,在这些上层人士看来,是日耳曼人的暴力,才让他们纵横欧洲大陆,于是他们抛弃了旧有的文化和思想,不仅关闭了罗马社会的学校,甚至一些法律都被废止了。

这使得当时欧洲大陆上有文化的教士屈指可数,中世纪初期欧洲的文明水平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而言,实在是落后太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然而“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一个社会如果紊乱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离繁荣不远了。

无数的历史实践证明,社会的极度紊乱,将会迎来人民新的信仰文化。公元一世纪时期,基督教在历经了众多磨难之后,在古罗马时期击败了其他的宗教,而被立为国教,此后基督教文化迅速蔓延在整个罗马社会,影响着每一个罗马人,同时也成为了此时罗马教育的主体。

在古罗马逐渐衰落之后,基督教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扛起了教育的“大旗”,努力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向人们传播着福音,引领着人们学习,而教会就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其中还设有图书馆、宿舍等等,以便于人们读书和学习,毋庸置疑,罗马文化衰败之后,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教育逐渐兴起。

二、查理大帝投身教育事业,既是推动者也是参与者,“加洛林文化复兴”为中世纪初期几近崩溃的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社会,基督教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其影响范围遍及整个欧洲社会,甚至连王权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但是在野蛮横行的时代,教权与王权之间虽然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无形的博弈,但是两者却也是一种互相支撑,谁也离不开谁的状态。

一方面,教会在欧洲大陆宣扬自己的文化需要有王权的支持,另一方面,王权的巩固也离不开教会在社会上的精神支柱的支撑。法兰克的国王丕平在位时,不断讨好罗马教廷,甚至在两次征战意大利之后,主动将获得的土地献给当时的罗马教皇,而不是皇帝,由此可见教皇的威望之高。

而在之后,查理作为丕平的下一任被教皇封为了“罗马的皇帝”,自此罗马世界与基督教会的主义相互汇合,由此可见,中世纪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融合了古罗马文明、日耳曼人文明和基督教文化。而获得封号的查理也积极投身至基督教的事业中。

查理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满腹经纶的皇帝,在他的眼中,脑子里面有知识胜过手中有财富,这种思想使得查理在位时非常重视教育的问题,不仅在社会范围内广办学校,还鼓励人民学习和接受教育。

“我致力于改进教会的工作,不遗余力,对于推进教会的学习,更是全力以赴。”---查理

而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之下,欧洲社会迎来了第一次文化觉醒,并逐渐摆脱了古罗马灭亡之后,社会处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的状态,迎来了生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加洛林文化复兴”。不得不说,查理大帝在欧洲文化复兴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查理大帝在位期间动用自己的权利几乎招来了整个欧洲最为优秀的学者,并给他们创造最优越的条件来传播教授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可以说查理大帝是欧洲文化复兴的先驱者,他的一生都奉献在教育事业中,其对于教育的思想影响了数以万计的百姓。

“加洛林文化复兴”兴于八世纪晚期,终于九世纪初期,其持续的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却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不仅仅为中世纪初期几近崩溃的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三、西欧社会的发展促使城市走向繁荣,新兴市民阶层投身政治经济领域,对知识迫切渴望,加之众多文明汇聚欧洲大陆,发生激烈碰撞,大学应时而生

如今提及教育,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想到学校,而作为教育的最高机构---大学,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社会就已经“开花结果”了,如今的大学都是起源于这个时期。而这个时期大学的兴起,对于基督教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随着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也焕发了活力,一些新兴起的市民阶层开始涌现,并在政治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频繁参与政治领域,使得他们迫切的渴望提高文化水平,这也让掌控着教育的基督教走向了世俗化的进程。

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是罗马帝国企图建立一个世界教会所采取的宗教军事行动,虽然其结果是失败了,甚至于教会的威望也有所下降,但是却使得欧洲人的眼界大大拓宽了,并因此而接触到了众多的文化,而此时阿拉伯人的扩张也为欧洲大陆带来了新的文化和艺术。

众多优秀的文明在这个时期不断涌入欧洲社会,使得此时的欧洲文明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元化的状态,而作为掌控着欧洲教育的机构,基督教自然与大学的兴起有着脱不开的干系。最先产生的教堂和一些修道院成为了一些修道士学习的场所,而这也就是早期大学的雏形。

除此之外,理性与信仰是这个时期基督教所推崇的,而这也正与大学的理念相同,可以看出大学和基督教的紧密联系。而在此时的大学里,教员们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教会,这些教员被教会安排至大学发挥着一定程度上的监督功能。

综上,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与宗教有着脱不开的干系,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教育往往都有着浓厚的“神学色彩”,虽然在本质上,基督教承担起教育的“旗帜”,是为教会培育出忠实的追随者,但是其对于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发展仍然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可以这么说,欧洲新文明的教育之母就是基督教。

参考文献:

《西方文明史》

《世界通史》

《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270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