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占尽优势却没能收获进球,下半场率先丢球、似乎有崩盘的迹象,又突然出现了费莱尼连入3球的神奇画面,李霄鹏今年的中超首秀,在90分钟内经历了球迷对自己评价的跌宕起伏。从好评到差评不断轮换,最后似乎没人知道,到底该给他打什么分数了。
客观地说,山东鲁能上半场整体传控踢得还算不错,只是始终没有进球;下半场前20分钟的调整完败给了贝尼特斯;而最后3个进球的突然出现,让人匪夷所思。那么问题来了,整场比赛,李霄鹏到底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出色,逆转比赛到底是运气还是战术实力?他的真实执教能力又该打几分呢?
上半场布局:李霄鹏死打左路,战术缺少变化
本场比赛的首发阵容刚刚公布时,费莱尼、莫伊塞斯、蒿俊闵三个人同时首发,再加上鲁能之前几个月一直在练传控,会让人以为他们要模仿国安踢三后腰。但实际首发来看,费莱尼顶替佩莱担任中锋的策略,依然沿袭着上赛季的边路传中的套路。
贝尼特斯整个执教生涯,更多偏爱4-2-3-1或者4-4-2之类的传统阵型,不追求控球,本场大连人虽然阵容大换血,但阵型就是比较正常的4-4-2。后防线和前卫线之间比较追求紧密的距离,对两个边路不过分协防。
贝帅这个思路在上半场前30分钟正中李霄鹏的下怀,左边锋吴兴涵频繁站在左边线附近,鲁能中场球员一有机会,立马就是一个斜传直塞;吴兴涵接球之后,只要能送出完美传中,进球就是妥妥的了。但问题是,吴兴涵这场比赛的状态实在太差。
要么是频繁越位、要么是带球突破连U23小将童磊的防守都过不去,在队友的协助下,吴兴涵虽然得到了多次传中机会,4次被封堵,1次出界,1次被解围,他在左边路的贡献几乎为0。
而李霄鹏的问题在于,球队上半场似乎只有这一套战术,金敬道等人的跑位最终都是为了左路传中服务的,这导致吴兴涵发挥失常之后,球队的进攻也只是看着热闹,很难形成射门。
对比双方上下半场不同时间的射门次数,鲁能前30分钟只完成了2次射门,而且都是远射,费莱尼在禁区内的作用极低,更多是在禁区外的背身策应;上半场最后15分钟,球队逐渐失去了控制局面的主动权,射门也依然只能在大禁区线附近,很难在大连防守的核心区域找到机会。
费莱尼与佩莱的最大区别,其实上赛季在佩莱没有首发、而他被迫突前的几场比赛已经展现得很清楚,作为一个高大的后腰球员,他的动作速率远远不如佩莱。一旦需要他在最前面连续做动作,失误概率就比较高,李霄鹏必须要制造简单的直接射门的机会,才能激活费莱尼,上半场显然不够成功。
贝尼特斯变阵险些打垮鲁能,只可惜年轻人波动太大
作为唯一拥有主场优势的球队,贝尼特斯不会甘于这么被动,上半场球队最大的问题是,前场几个攻击手距离太远,都拿不住球。
大连的中后场球员都试图掌控局面,但拉尔森前30分钟一共只完成6次传球,龙东和郑龙也很难发挥。拉尔森是个典型的团队球员,没有队友帮忙,他缺少卡拉斯科靠单兵作战解决战斗的能力。
贝尼特斯上半场后半段已经做出调整,让球队得到改观,并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完成了1次差点进球的射门。很明显,李霄鹏这时候反应慢半拍,还没有察觉。
下半场,大连前场的四个攻击手非常集中,互相之间可以完成更有效的短传配合,龙东的支点作用更明显,拉尔森也得到了更多施展的空间,不会被限制在左边路,终于让他发挥了特长。
对比拉尔森上下半场的传球位置可以明显看到,他上半场就是一个左前卫,还要承担很多防守任务,这消耗了他大量体能,最终导致提前被换下。下半场,他更接近中路,在龙东的保护下得到了更多机会,发挥得更自如。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霄鹏从上半场30分钟开始,一直到下半场接近10分钟才发现问题,换下吴兴涵,换上刘彬彬只是对位;真正的调整,是换上郭田雨,解放费莱尼,沿用李铁的思路,让郭田雨去干脏活累活。
只可惜,换人时大连已经完全起势,鲁能新上场的球员还没找到节奏,大连已经收获进球。
从双方不同时间的控球率来看,鲁能上半场前30分钟的控球率一度超过70%,只是很难射门;30分钟之后的控球率迅速下降,有一种可能是,这段时间的下滑,被李霄鹏解读为体能的透支,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个猜测不确定是否是李指导的想法。
而他下半场第8分钟的换人,一方面依然是延续德国老帅马加特留下的换人思路,刘彬彬和吴兴涵只用一个首发,始终留一个替补,只给首发球员半场多一点的时间;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感受到了局面的变化,希望使出新的手段。
总的来说,李霄鹏对局面的判断还是有一定水平,只是反应稍慢,没有贝尼特斯那么敏锐。
3球反超的真相:大连团队太陌生,外援中卫思路不清
1-0领先,贝尼特斯换上小将何宇鹏、换下郑龙,其实更接近一个对位换人,1球优势并不足以让他保守。此后鲁能始终没有进球,场面局面保持均衡,贝帅一直不敢轻易换人。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场上有一个定时炸弹,那就是身高的对比。
贝尼特斯不确定李霄鹏用谁首发,但他很清楚,即使上高个球员,自己手里的这些人也很难直接防守佩莱、费莱尼,于是选择一群移动能力出色的球员,提前搅局,提前防御。定时炸弹就放在那里,除了中后卫丹尼尔森,董岩峰、何宇鹏、吴伟等人不管年龄、身高、经验都不是对手,只能靠天意。
丹尼尔森前70分钟表现出色,之后全队出现防守脱节的问题,他的一次上抢,让郭田雨摆脱之后送出边路直塞,帮助刘彬彬助攻费莱尼进球。
这个进球让非常年轻的大连人球员有些慌乱,贝尼特斯在丢球后马上换人调整,他此时的选择是换上汪晋贤补充场上球员体能、加强进攻,试图让球队迅速压制鲁能的起势。这传递出两个信号:
- 贝尼特斯依然想拿3分而不是守1分,否则他应该换上一个纯粹的后卫;
- 他依然对本队防守球员的身高能力不认同,否则,他完全可以换上王耀鹏、解放孙国文;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大连很快就连续丢了2个角球,而这两个角球,外援丹尼尔森都需要负责。
第一个角球进球的场面,角球罚出前,费莱尼只站在大禁区线附近,很明显,这是他要积极冲抢的信号。此前佩莱与他共存时,佩莱也时常站在禁区中路搅局,由他完成从后向前的冲抢,现在搅局者变成了刘军帅等人,但鲁能的第一点选择肯定是费莱尼。
可惜丹尼尔森毫无察觉,一直站在小禁区线,让对手获得绝佳良机。
1-2落后时,年轻球员更加慌乱,鲁能再次获得角球,电视画面在角球罚出前,特意给了门将张翀和外援龙东特写,两个人都在示意丹尼尔森,注意同一个人,很显然,他们指的方向,依然是站在大禁区线附近的费莱尼。
但是,丹尼尔森依然没有注意到,又一次让比利时中场完成冲顶进球。
大连既缺少高度出色的本土后卫,外援中后卫又不太熟悉对手情况,最终导致了连续丢球。
李霄鹏战术改革没有成功,沿袭套路则必须使用佩莱
李霄鹏整个冬天都想改成传控,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法改成,现在的他只能用熟不用生,重新拾起去年的战术,而这种战术,必须要求佩莱的存在。
本场的逆转有一定偶然和必然因素,鲁能球员的个人能力占优是必然,偶然来自运气,李霄鹏有思路、有改变,凭一场肯定或者否定他,都不太客观。
只能说,从去年到今年,李霄鹏在对阵强队局面占优时始终不太会转化成胜势,反而是背水一战时,更容易让球队踢出感觉,总的来说,他或许更擅长担当一个弱队教练,而不会执教一个豪门强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