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
这原来不是一个段子,也不是调侃的话。
湖北考生,唐楚玥,十一年前的2009年,在她参观武汉大学校园时就放下了“豪言壮语”,希望自己将来高考考720分。
都说“童言无忌”。
那个时候的她,可能才7岁,大学、高考离她还很遥远。
那个时候的她,也是第一次知道高考总分是750分。
但是,她依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flag,
唐楚玥妈妈也将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11年后的2020年人7月6日,唐楚玥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高考,也是她实现梦想的时刻。
在7月23日,她终于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725分,湖北省理科第一名。
她,终于圆梦了。
所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真的就实现了呢。
这也让我想起了7月6日、7日高考那两天的一个热点新闻。
高考那两天,有一位家长,让刚刚参加完小升初考试的儿子每天都去高考现场“体验”高考。
小朋友也很是听话,每天都顶着大太阳坐在考场外,考生进场他就去看着,一直等到两天高考结束,他才离去。
可能有些家长不太支持这种做法,会觉得让孩子过早产生压力,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其实,我们不要忘了一个事实,高考已经是很多同学上大学的唯一通道,所以,迟早有一天孩子必须得面对高考。
但是,高考并不会等我们彻底准备好以后才会到来,无论我们准备好与否,几年以后它依旧会如约而至。
所以,提前让孩子去感受,提前去了解高考,并不是一件坏事。
就像唐楚玥妈妈在11年前,就带她去参观武汉大学校园。
小唐楚玥在大学校园里,对于大学有了最直观的感受,继而妈妈告诉她,需要高考考很高的成绩才能考上这所大学。
小唐楚玥继而又对高考产生了最初的概念,知道那肯定是一场非常非常重要的考试,然后还知道了高考总分是750分,并且还为自己立下了一个flag。
看吧,好像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又那么出其不意。
通过唐楚玥的经历,也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01 想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提前种下一颗种子
我们教育孩子,可能不能只盯着眼前,也需要一个“大格局”。
不能只关注孩子期末考试到底是考了99分还是95分,考了95分就得批评,99分就要表扬。
还记得一次下班的途中,前面走着一位接孩子放学的母亲。
她声音很大地在质问孩子:“你们班数学考95分以上的有几个?”
孩子,明显有点胆怯,声音很小的回应了她。
“到底是5个还是6个?”,妈妈又大声地在质问孩子。
很明显,孩子的数学只考了95分,不能让母亲满意。
看得出来,这位家长的“格局”可能有点小。
如果,我们整天只是盯着孩子多一分少一分的成绩,对孩子来说,除了带来压力与负面情绪外,好像意义不是很大。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格局,给他(她)内心种下一颗种子,然后,再让其慢慢发芽,慢慢长大。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耐心去浇灌。
直白点说,就是要不断去培训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学习的热情。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计较于为什么没有考99分,只考了95分。
也不能只计较于孩子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
因为,最终真正能决定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大学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对学习的热情,而不是一年级时的“双百”。
所以,作为家长,不能让教育变味了,最后不知道到底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还是真的为了孩子的学习?
02 让孩子自己立下一个flag,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都在被大人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相信,在我们当时给出答案的那一刻,肯定是认真的,也有自己的理由。
而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那些曾经五花八门的理由也逐渐变得明朗了起来,或许,其中的一个就左右了我们大学以及专业的选择。
比如,对我个人来说,从小就比较喜欢好动,对电器之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好奇心非常浓厚,家里的电器基本上被拆过一遍又一遍。
等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在问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
嗯,当我眼睛停留在自动化这个专业上时,我已经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而对于大学在选择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很小的时候,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周总理。
后来得知他毕业于南开大学,我就在想,这肯定是一所好大学,我将来也一定要上南开大学。
并且,这一愿望一直伴随我整个初高中,最终,虽然与南开擦肩而过,有点遗憾,但是,依旧上了另外一所同样优秀的985大学。
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适当让他们立一些flag,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像唐楚玥妈妈一样,带孩子参观一些著名大学,还可以结合一些伟人的故事,让他们对大学充满憧憬。
这种力量是非常大的,也是让梦想成真的关键因素。
最后,还是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