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听话,不与自己对着干。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脾气上来的时候,连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这也就让不少家长觉得非常的苦恼。
邻居家的孩子文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听他妈妈讲,尤其是在写作业这些事情上,只要文文自己不愿意做,不管文文妈如何逼迫他,他总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如此的倔强呢?
芝加哥儿科心理学家乔纳森·波奇利博士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孩子从一开始就有着独特的个性。”
而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4种,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而倔强的孩子大多倾向于胆汁质。
属于胆汁质类型的孩子性格会尤其倔强,待人直率热情,能够赢得他人的好感,但同样存在缺点,容易冲动,脾气暴躁,在学习或者智力活动方面会占据比较大的优势,反应速度较快,并且思维活跃。
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的固有气质类型不会因为家长的某些严苛要求而产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如果家长并没有仔细的去了解自家孩子身上的独特品质,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式,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只会习惯性的去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只会对我们原先稳固的亲子关系造成不小的冲击。
在对待倔孩子时,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方式,比较常见的有如下两种。
第一、与孩子形成对峙关系,试图用自己的权威来征服孩子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叛逆行为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认为如果一味的妥协,只会让孩子在下一次的亲子战争中仍旧占据主动的地位,因此也就会用对峙的方法来与孩子进行对抗,认为只有让孩子这一次明明白白的被自己的权威所征服,才能让自己的教育起到明显的效果。但其实每一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峙,都是在消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引导胜于管教:激发孩子潜能的80个妙招》的作者辛西亚·汤白斯认为,许多父母与性格倔强的孩子之间的关系破裂,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场两败俱伤的权力斗争。
第二、采用冷处理的应对方式,忽略孩子的需求
很多家长选择与孩子进行冷战,希望孩子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买玩具这件事情为例,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加新奇的玩具,但往往家长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为理智的判断。而孩子就会因为家长不满足自己的需求,选择用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迫使家长妥协,那么有些家长就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哭闹。
但不去正面回应孩子的需求,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家长在此刻已经收回了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意。
以上两种常见的应对方式都不是最佳的方案,那么今天我们就要讲一种另外的思路:巧用暂停键和倔孩子和平相处。
巧用暂停键和倔孩子和平相处。
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需要主动按下暂停键,让双方处于一个休战的状态。确定了暂停的具体时间之后,还需要确认一个暂停的地方,比如说孩子的卧室,父母的卧室等等。而在休战期间,家长可以向孩子进行简单的提问,慢慢引导孩子进行冷静的思考。
比如说可以与孩子这样沟通,你今天做出这样的举动,是不是违反了我们之前规定的某一个细则,违反规则的后果,相信爸爸妈妈之前也跟你说过,现在如果想要补救这个错误,你可以怎么做呢?
所以当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去遵循既定的规则,同时也明白了,违反规则之后所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就会让孩子的情绪慢慢的冷静下来。
除了上述的这几种方法以外,今天还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实用有效的4C法则,帮助家长更加轻松地走出养育倔孩子的困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娜·雷纳提出了一个重要法则,也就是4C法则。主要包括沟通、选择、后果、连接。
第一、沟通(倾听复述,然后客观具体的表达)
很多时候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的亲子矛盾,主要还是由于沟通的方式不恰当,而不在于问题的本身。除了与孩子对峙,恶语相向以外,还有两个非常容易制造矛盾的亲子沟通方式。
1、家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倾听孩子的想法2、家长表达模糊,孩子无法获得准确的指令信息。
所以说,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专注的倾听孩子的内心表达,然后去简要复述孩子表达中的要点,最后再客观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会让孩子更加愿意去听从父母的建议。这里要注意表达的时候尽量言简意赅,长篇大论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
第二、选择(用更为平等尊重的方式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
家长需要给孩子留有发言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权,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的尊重,认为家长确实是将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孩子主动建立起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的正确意识。
第三、结果(鼓励尝试,但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和造成的结果负责)不论年龄大小,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后果负责任。尤其是当孩子倔脾气上来,不听从父母的建议时,只要不是触碰底线的问题,家长可以选择勇敢的放手让孩子能在不断的尝试和试错中汲取到成长的经验,这其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四、连接(创造单独心与心连接的专属时间)
每个孩子其实都迫切希望能够获得家长的独一无二的关注。因此,每个家长不妨抽出固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进行相处,选择在一个非常轻松的氛围下,与孩子聊聊天,听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家长也可以在旁边默默的关注孩子的行为,并且表现出想要参与的浓厚兴趣来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加的愉悦。
所以说,在管教倔脾气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味的与孩子对抗是行不通的,还是希望家长能够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去应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