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中国安防领域独角兽企业海康威视,被美国制裁、列入实体清单。荣登此榜的企业都很不简单,在其领域内均是翘楚,大名鼎鼎的华为、大疆赫然在列!美国的制裁,让国人认识到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高科技企业。
许多人从这时起,才听闻海康威视与其创始人华科三剑客。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样的公司、背后又是怎样的创始人,才有资格登上“光荣榜”?
海康威视的董事长陈宗年、副董事长龚虹嘉、总经理胡扬忠,三人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15年后再聚首,创立海康威视!20年来,公司职位从未变动,被称为“华科三剑客”、“最牛同学情”!
毕业后各奔东西
陈宗年,196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7岁时,从江苏省重点中学南菁高中毕业,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外围设备专业,是一个学霸。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任研究员,2001年,成为高级工程师。陈宗年的成长轨迹跟很多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差不多,从技术员干起,稳扎稳打成为工程师。36岁时,陈宗年遇到了“中年危机”,升管理无望,转岗又不太现实,这也是现如今很多中年人的真实写照。
胡扬忠,于1956年出生于山东枣庄,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完硕士后,与陈宗年成为52所同事,任高级工程师,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
龚虹嘉1986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打拼,而后创业打造出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德生收音机,市场占有率一度高度70%。龚虹嘉性格很冷静,喜欢做冷门的产品,他的创业团队没有海归、留学生,全是草根出身的本土技术员,却干出了令人惊羡的成绩。当时龚虹嘉不仅早已实现财富自由,而且手握后来创办海康威视需要的关键技术——编解码技术。
15年后再聚首
2001年,36岁的陈宗年遭遇“中年危机”,思虑着出路在何方。当时有2件事情触动了他,让他决心思变。一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波浪潮,很多有志之士把握住了机遇,纷纷开始创业。二是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激发出音频监控市场巨大的潜力。
际遇来临,陈宗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找到既是同学又是同事的胡扬忠,商量创业的事情,两人一拍即合,达成共识,但眼下却缺乏创业需要的编码技术,也没有开公司的经验,这样他们自然就把目光对准了同学龚虹嘉——此时,龚虹嘉已在商界小有名气。
为了降低创业风险,同时保持事业编制,他们说服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出资255万,占股51%,脱编28名技术人员,凭借中科电早期的技术积累和龚虹嘉的管理经验,加上一批技术人员,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1年底,陈宗年、胡扬忠、龚虹嘉联合创建海康威视,陈宗年任董事长、龚虹嘉任副董事长、胡扬忠任总经理,20年至今,职位一直未曾变动,管理层非常稳定,在这中国的大企业中非常少见。
令美国忌惮,无惧制裁
当时,我国音频监控市场长期被西方厂商所垄断,国产厂商只能做一些低端的产品,少有盈利者。进入新世纪后,音频监控技术开始从模仿式向数字式转变,陈宗年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抓住机会加紧研制新一代数字音频监控产品,终于让国产厂商在这一领域看到一丝曙光。
陈宗年走的是技术立足路线,亲自抓技术和人才!在技术方面,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至今拥有技术专利2000余项;在人才方面,陈宗年不惜用公司股权留住人才。有技术有人才的海康威视,在市场上不断取得突破,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坐上中国安防领域的龙头宝座,外商在中国竞争不过,只好灰溜溜地撤走。
海康威视现有研发人员20000人,团队很年轻,很多都是“90后”,并且研发团队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接近70%。除了在监控领域,海康威视还把业务延伸到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并且接连攻占国外市场,成为全球安防领域的一颗新星。
海康威视的迅速壮大,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尤其是海康威视的安防数据不受美国控制,更是令美国颇为忌惮,于是以产品不安全为由,将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他公司向海康威视供应技术和零部件。
面对美国的无端制裁,海康威视霸气回应:“我们是算法、技术、产品,全产业链都做的公司,我们掌握着自主核心技术,美国制裁对我们影响不大!”
结束语
“华科三剑客”不断诠释了“最牛同学情”,而且创造了“最牛安防企业”。如今,海康威视的估值已经高达3000亿元,是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企业。
陈宗年、龚虹嘉、胡扬忠三人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但仍心系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关心人才梯队的培养。
201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建院45周年之际,“华科三剑客”共同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
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像“华科三剑客”这样的人才涌现,不仅以报效国家为己任,而且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