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璐妈妈育儿(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本文约1622字,阅读全文约需3分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句流传在我国民间已久的俗语,简单概括了人在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0-3岁是孩子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中父母有意识的期望和培养可以被婴儿转化为自己的习惯。
而3-7岁的幼儿则是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一个身心健康、习惯规律的孩子将会具有良好的品格,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赢在起点。
英国的《每日邮报》刊载过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将近两万名的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作为参考,进行了持续五十年之久的长期调查记录。实验结果显示:在考虑到原生家庭的物质背景和教育方式的前提下,如果孩子在7岁的时候拥有出色的阅读能力和数学知识,那么在成年以后更容易获得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
无独有偶,《美国国家科学院》也发表过一篇专业论文,其中指出:若是一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自制力非常差,到了中年时期将会出现经济或者健康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7岁之前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将会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极大的增加了误入歧途的概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本质吧。
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脑重量达到了400克,仅仅是成年人智力的25%,但是到了3岁的时候,就已经迅速达到了80%。
也就是说,孩子到了三岁,个性和智力已经大部分定型了,父母应该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的开放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和习惯。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如果不能在孩子六岁之前培养出优秀的人格,让孩子带着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进入学校教育,纠正工作将会非常困难。
二、三岁看大怎么理解?
1、性格。
孩子到三岁时性格已经成型,小时候健谈开朗的孩子,长大后的语言能力极强,善于沟通。而内向自卑的孩子,成年后也会表现的没有主见,情绪消极。
2、智商。
孩子的智商发展到三岁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而且0-3岁这个时期,如果家长精心培养教育,孩子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习惯。
这个阶段同样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孩子如果在此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为以后的漫长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三、七岁看老怎么解读?
七岁之前的教育培养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这个时期家长的耐心引导、精心教育帮助孩子养成的习惯和塑造的性格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1、良好的社交关系。
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够自信热情、乐于分享,那么就会具备较好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能结交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走向成功。
2、敢做敢当的独立性格。
家长在七岁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去探索新鲜事物,这样孩子长大了就会不怕挫折,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责任感。唯唯诺诺、不敢面对挑战,遇到问题只会推卸责任的人,永远也无法拥有灿烂的人生。
3、自律、上进的学习态度。
七岁之前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长可以在这一时期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养成热爱阅读、发展特长的良好习惯。那么孩子在进入学校开始系统教育之后,将会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所在,每个人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可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针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去制定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在幼儿时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无惧风雨,自信的活出自己的人生!
您了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本质了吗?您又是如何在幼儿时期教育孩子的呢?欢迎各位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是@小璐妈妈育儿 ,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