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教育创始人俞敏洪,曾在一则采访中表示,目前的农村孩子不需要素质教育;学习艺术,绘画等等课程是毫无必要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讲通过应试教育,进入一个跟城市孩子一样的平台才是农村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
同时俞敏洪还强调农村的孩子已经和城市孩子拉开了层次,从需要的角度阐述了所谓素质教育并不重要的观点。
俞敏洪的这种说法,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议论。广大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本来就广受人们关注。而俞敏洪的这种观点,未免又显得有些过于离经叛道,自然会让大家深思。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素质教育问题就出台了相应政策,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很显然,俞敏洪所说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触及它的根本,我们不得不否认琴棋书画等艺术类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琴棋书画完全不可以等同于素质教育。
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想要完成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需要更多的素质教育,俞敏洪讲,目前城市和农村孩子已经拉开了差距,城市孩子拥有更高的起点,以后的志向也指向更高的位置,农村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进了大学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竞争从而改变现状,甚至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重视素质教育,不就正是在弥补这种差距,让农村孩子也能更好地走出来的办法么?
在采访中,俞敏洪说了自己在北大的四年中,与城市孩子比起来自己永远是自卑的,因为无论从气质,涵养,见识等等方面都和人差了一大截,这确实是一个农村孩子在大学里的真实写照,在农村孩子还在计较自己的生活费要如何让合理使用才能足够自己的日常生活时,而家庭条件更好的城市孩子往往有更多的经济支持其吃喝玩乐。
接受过素质教育的孩子,在面对这些实际的落差时会不会更加从容自信呢?显然,素质教育不只是在创造力实践能力方面培养孩子,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能给孩子带来更加强大的心理。
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三支一扶还是西部计划,都是想通过人才的向下流动带动起农村孩子树立更高目标的信心。
但现在的农村教育依然不容乐观,优质生源流入城市,教育基础设施无法保障,应试教育的基础条件都不够完善,更别提素质教育,但是不完善并不代表不需要。
现实的教育条件限制了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但如果真的认为农村孩子是不需要素质教育的,无疑是扼住了农村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畅快呼吸的喉咙。
这种观点不禁让人想起主持人鲁豫在一次采访中的发问,当时她正在采访一群偏远农村来的孩子,提到孩子们的伙食时孩子说他们没有肉吃,鲁豫问道:为什么不吃肉,是肉不好吃吗?
同理,农村的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就可以说它根本没用吗?同时对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内容我们应该也有所思考:让孩子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是不是就只能靠琴棋书画和考级考试来支撑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4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