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万万个失独家庭中的一个缩影
59岁的丹东失独妈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一刻她是幸福的。不用再忍受病痛的折磨,不用再承担把她压得喘不过气的生活重担,最重要的是,她去到了女儿的世界,不用再承受思念之苦。
2008年,孙玉华年仅23岁的女儿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当年她47岁,中年丧女,她和丈夫成了失独家庭中的一员。起初他们和其他的失独家庭抱团取暖,日子倒也还过得去。
2016年游玩
2016年,孙玉华还曾经在朋友圈发布过十几张在海边游玩的照片,当时还是很快乐的,可是好景不长。2018年,老伴林郁庆先后患上脑梗、癫痫、脑瘤。2019年好不容易做了首次脑瘤手术,结果她又患上了肾结石和脑梗。
林郁庆在妻子死后经常头痛
自己一次又一次脑梗住院、医药、养老院花光了积蓄,还从兄弟姐妹那里借债十几万,林郁庆因为耳聋,手术后成为智障。生活的重担只能自己承担,压力无处释放。加上高血压、脑梗、胆囊炎带给她的痛苦,让她感到身心俱疲。
孙玉华住院
最后,她在2020年的6月9日,服下了从养老院偷来的半瓶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两人互相扶持走完后半生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了。现在孙玉华独自一人离去,对于只有两三岁小孩儿智商的林郁庆来说,他的痛苦至少能少一些。在他清醒的时候,孙玉华说过自己要自杀,他都是说,她死我也死。
年纪大了各种老年疾病都接踵而来,但是女儿的离世对两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街头采访,被采访者一般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被问到多久会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的时候,大部分的人表示一周或者一个月左右,有事才会打电话给父母,每天给父母打电话的只有个别受访者。
大部分人觉得跟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不愿意跟父母打电话,可是在父母心里,他们希望每天见到子女,哪怕是每天听到子女的声音,他们都是开心的。
从来都不是孩子需要我们,真的是我们需要孩子,哪怕生活再苦,看到孩子的笑脸,生活都是有盼头的。哪怕困难再多,想到孩子就能撑过去,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注定要失去,那我宁愿他们不曾拥有。因为得到后再失去,比没有得到会痛苦百倍。
中年失独家庭,最惨的是女性
人口学家易富贤根据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结论: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约2.2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如果母亲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6岁,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死亡率计算,这2.2亿独生子女家庭的母亲到51岁的时候有近千万已经遭遇了丧子之痛。
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3—30岁之间,40岁以后,流产的危险高达13%—15%,遗传缺陷的概率会更高。不仅如此,女性的绝经期一般是45岁到55岁之间,如果此时不幸成了失独家庭,失独妈妈几乎不可能再怀孕了。
男性没有绝精期,他们的精液是由血液转化而成的,只是随着年龄和各种因素的影响,精子出现数量和质量的不同而已。
熊先生夫妻是中学在编教师,在外人眼里,夫妻恩爱,生活优越,最主要的是有一个既英俊又优秀的儿子。可是天不从人愿,在熊先生的儿子大三那年突然患病,在家躺了一年多,熊先生夫妻变得满脸愁容,最后儿子还是离开了。
儿子不在了,两人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他们可以一整天都不说话,大概过了半年的时间,两人离婚了。
两人离婚后,把房子卖了,大家都不想睹物思人吧。那一年,他们大概40多岁,熊先生再婚了,而他的前妻至今未婚。
这种悲剧谁都不愿意发生,陪伴了自己20来年的儿子就这样没了,这种痛无人能承受。当时计划生育的政策,头胎是儿子就只能生一胎,不然的话,可能他们会生育二胎的。如果是这样,他们夫妻不会走到这一步。
迟来的“二胎”
溺水事故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2007年《信息时报》报道,暑假是儿童意外死亡的高发期,中国平均每年有3万左右的儿童死于溺水,溺水死亡的农村儿童是城市儿童的5倍。
家长应该从小教给孩子游泳的技能,并且告诉他们不要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独自下水,告知危险性。男孩子一般比较贪玩,这样的话大大的降低了事故出现的概率。
同学的弟弟就是在暑假期间,几个男孩子一起下水游泳,结果不幸遇难。她弟弟出生的那年,她妈妈做了结扎手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的妈妈萌生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当时她已经上高中了,她也非常支持妈妈的想法。
她妈妈把剪断的输卵管接上了之后,不仅很快就怀孕了,而且生的还是男孩。当然怀孕的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当时40多岁了,怀孕的时候胎相不稳,前三个月都是卧床休养的。
虽然不是失独家庭,但是她妈妈还是坚持再生育一个孩子。现在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也特别快乐。失独家庭如果是夫妻双方年龄太大,再养育孩子的风险是极大的。
10年前,安徽合肥,60岁的失独母亲盛海琳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双胞胎女儿的到来,让她逐渐忘记了失去独女的伤痛,但是10年后,她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会三思而后行,她用“不堪回首”形容了这10年的生活。
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慢慢老去,她和丈夫的身体大不如前,抚养孩子的成本较高,两人的生活压力也比较大。他们才意识到,孩子年幼,自己已经老了,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他们能不能顺利成长。
在年轻的时候,女人一定要生二胎,因为独生子女的压力特别大,他们成家后也会因为父母的陪伴和赡养问题发生矛盾。
给自己和独生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们一个伴
虽然养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比较渴望能有一个兄弟姐妹陪伴自己,成年后他们会希望能够有一个兄弟姐妹能够帮助自己分担陪伴和赡养父母的责任。
没有玩伴不是必须生育二胎的理由,但是两个独生子女需要赡养双方的父母,也就是四个老人,而且他们还要要孩子,压力可想而知。
最常见的就是过年回谁家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是过年一定得回婆家,可是同样作为独生子女的妻子,她也是希望能够陪伴在自己父母身边的。如果一方不是独生子女,这个事情是不是就特别好协调了呢。毕竟不是谁都像papi酱一样,过年的时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再比如家里有点儿什么事情,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话,他们可以有个人商量,这也能减轻子女的压力,这就是人丁兴旺的好处。
结语
女人怀胎十月很辛苦,生孩子的时候就如同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每一次的怀孕,每一次的生产都是有风险的,但是相对于不可预知的风险。生育两个孩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开放二胎了,你们会要二胎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4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