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都是掌上明珠,在这充满危险的时代,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呵护着自己的孩子。
家长都会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好孩子,不让孩子受别人欺负。
于是有些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学跆拳道、学拳击、武术,以让孩子在被人欺负的时候能保护到自己。
孩子被欺负时,如果家长不在场,那真的是靠孩子的实力和智慧来保护自己了。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被人欺负,相信家长都会飞奔过去保护孩子,对欺负者大骂或打回去,无论对方有多强大,那一刻,你就会变身能力者,表现出毫不惧怕的样子。
在看到孩子被欺负的那一刻,家长的第一反应或许不是最理智的应对,或许还会显得有些冲动,但这冲动就是最真实的反应,就是作为家长保护孩子的本能,那一瞬间,能做到冷静应对,好好与对方谈的不是一般的家长。
下面这位爸爸,看到孩子被老师扇耳光时,就是冲进去反扇老师耳光。
送孩子到幼儿园后,看到孩子被老师扇脸
在去年11月,湖南娄底娄星区,一位父亲(李先生)在送 5 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后,准备离开,但又担心孩子离开家长会哭闹,于是站在教室外面看起了监控屏。
结果监控屏里的画面让李先生心痛、气愤!
李先生通过监控屏看到孩子被一位老师抱着,好像是在给孩子戴围兜,另一位老师站着手指着孩子,嘴里说着话,最后站着的老师扇了孩子的脸。
李先生一时之间怒不可遏,直接冲进了教室反打老师一耳光。
随后,李先生要求调出以前的录像回看。
原来是两位女老师想要给小女孩戴上围兜,女孩看起来不愿意接受,于是女老师突然猛地将围兜蒙在了女孩头上,想要直接勒在女孩脖子上,并来回晃动女孩的头部,举止十分粗鲁和暴躁,女孩被折腾得大哭起来。
女孩出于本能伸手抓住了围兜,想要反抗,但这一动作彻底让白衣女教师情绪失控,伸出胳膊直接对女孩扇了一耳光。
当李先生通过监控看到老师曾用围兜蒙住女儿头部不停摇晃,此时的李先生再次怒上心头,又对此教师一番拳打脚踢。其他老师连忙拉开李先生。
通过监控回放,大家还看到这名老师为了规范孩子坐姿,还曾拿棍子敲打过其他小朋友的腿。
最后园方是把当时老师开除了。
当孩子遇到危险,父母总会奋不顾身过去保护孩子!
孩子被老师扇耳光,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家长都不能接受的了。这位爸爸冲进教室反打老师,赢得大家的支持点赞。
在那一瞬间,冲进去反打,或许是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
有人说,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也会冲进去反打老师,不打不解气,你让我只去和校长投诉,开除老师,我觉得我对不起孩子。
当孩子遇到危险、被欺负时,奋不顾身过去保护孩子的就是父母!
保护孩子,但也不能过度保护
生活上的所有危险,所有不公,家长不可能全部为孩子解决,孩子总有一天需要自己面对这些困难。家长在保护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危险事件。
《战国策》中说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从来没有所谓的无菌世界,与其全面保护,为孩子打造梦想中的未来,不如让他们早点认识生活真实的状态。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保护好,当孩子长大一些,他对事情有自己理解的时候,我们需要协助他们,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保护起来了。
在幼儿园时,我为你打回去;到了小学,我和你一起保护自己;到了初中高中,你要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但我依然是会帮你。
保护孩子之余,也要教会孩子分清是非黑白
最近,北京有一位妈妈不分青红皂白护熊孩子。
6月9日,北京上林世家小区有多个儿童出来玩耍,当中有个小男孩一直在拿着自己的水弹枪混乱射击,这孩子已经伤到很多小朋友的了,但家长一概不听别的家长建议,依然让孩子玩这水弹枪。
这一次他又打中了一位小朋友,小朋友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打之后一直喊疼,就问玩水弹枪的孩子是不是他打的。
结果男孩的母亲就冲了上来,大声说道:你吼我家孩子做什么?
这位家长看男孩的母亲过来了,解释道他就是想来问清楚,希望男孩向自己的孩子道歉。
男孩的母亲不仅不让男孩道歉,还不断嚣张地质问:你凭什么吼我家的孩子?
其实护孩子没错,但你总得理清是非黑白,无底线保护孩子,那以后就是社会来教训孩子了,社会教训不了,那就是派出所来教训孩子了。
当自己的孩子有做错的时候,我们可以保护孩子不受到过分的追责!但孩子是做错的,该负责的还是得负责!保护到连孩子都认为自己做得没错,那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总的来说,你不及时教训你的孩子,总会有人替你教训的!
被水弹枪打到的孩子的家长,没有把枪抢过来,打回去,已经算好了!
像湖南那位家长,马上反打回去!
写在最后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父母对孩子过分的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学会爱,反而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进而变得自私甚至冷酷、残暴。
要想真正地保护好孩子,就要适当地放手,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不过度不冷漠。
孩子学会面对危险情况、被欺负的情况,是其独立的一个方面。
终有一天,孩子是自己去应对这些问题。
在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前,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是他最可靠的保护者,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当孩子有一定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依然是孩子可靠的保护者,协助孩子!
然后,就是孩子成长到完全能自我保护。
最后,就是孩子反过来保护我们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4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