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叶圣陶老师说过:“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答案是从2岁的娃娃抓起。因为此时的孩子开始进入“心理发展转折期”,在这期间孩子的心理变化明显加快。
第一阶段孩子会察觉到“自我独立”的意识,有了区别于外界的想法。
第二阶段孩子明显加强了对自我的认知,渴望通过自主选择和自己做事情来表达自我存在的意义。
第三阶段,孩子开始进入“敏感期”,对外界事物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察觉,从而会自然而然的跟从自我的喜好对一些物品的摆放、衣服的穿着有了要求,开始违逆大人的安排。
最后的阶段,孩子会慢慢表现出自己的脾气秉性,不听话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于一些孩子会开始无理取闹,为自主生活的潜意识开始了“奋斗”。
根据上述表现,父母更应该懂得孩子此时敏感阶段的重要性,把握时机,树立规矩,养成宝宝这5个好习惯,让其伴随孩子的一生。
1、规律作息
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行为。良好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给予孩子日常生活的蓬勃活力。
因此,规定孩子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9点之前入眠7点之前起床是最符合孩子的作息习惯。
同时,也要给孩子创造相同的环境,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家人也要起到带头作用,与孩子一同执行作息时间计划,从而养成孩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2、健康饮食
偏食是孩子通常都会有的“恶习”。有些孩子无肉不欢,完全对蔬菜置之不理。这会导致维生素的长期缺乏,造成健康危机。
另有一些孩子热衷零食,反而忽视了吃饭。使家长头疼不已。诸如此类的不良习惯都应该扼杀在摇篮里。培养孩子认真吃饭,营养均衡的好习惯,对不健康的食品避而远之,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任。
3、讲究卫生
卫生不仅关乎孩子的“脸面”,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的卫生一定要督促孩子完成,早晚洗漱、衣着整洁。
父母也要亲力亲为,为孩子做好最起码的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4、时常读书
正所谓开卷有益。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更加有益于孩子未来的生活。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应多以图书绘本让孩子阅读,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内容会吸引孩子主动阅读,从而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当孩子渐渐识字以后,再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5、多做劳动
对孩子而言,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最好的锻炼机会。比如收拾玩具、捡拾碗筷等简易劳动,就是较好的劳动选择。
这样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孩子从实践中明白生活的不易,不会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根据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得知: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故事以及图片最为敏感,因此,用绘本来教育是最适合的。
我家孩子在3岁多就看了很多培养好习惯的绘本,其中他非常喜欢的一套叫做《我要做个好孩子》。全书共有12册,适合3-6岁的孩子,从行为管理、性格培养、情绪控制,逐渐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整套书读下来,我发现孩子之前的坏习惯少了很多,不用我唠叨几百遍,自己就养成了好习惯。
这套绘本内容涵盖了孩子必备的12个习惯主题,包括:学会知错就改、要热爱家庭、要听父母的话、要认真学习、学会道歉、要孝顺父母、注意身体健康等。
而且12册仅售59.8元,平均下来一本书的价格还不到6块钱,给孩子买玩具都不止这些。既能教育孩子又能促进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这套《好宝宝好习惯》绘本通过10个故事向孩子解释了卫生习惯、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安全习惯、礼仪习惯等10个好的行为习惯。用孩子理解的语言更简单的让孩子接受,更轻松的教育孩子。
这5个好习惯对孩子的现在以及未来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还等什么,从今天开始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让孩子在未来对你的培养心怀感激吧。
#育儿爆文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