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回家爬800米的悬崖越过218步藤梯,上学难结婚难,如今住楼房用4G

回家爬800米的悬崖越过218步藤梯,上学难结婚难,如今住楼房用4G

这两日,悬崖村迎来历史性搬迁,再次牵动了亿万人的心。2016年,媒体揭开了悬崖村的面纱,引起社会上一片哗然。

许多人看着孩子们爬着没有保护措施的藤梯,心惊胆战,揪心到不能呼吸。如今,悬崖村村民住上了楼房,融入了现代文明城市,成为众多居民中的一员,从此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悬崖村的前世今生,告别贫困,迎向小康。

01 悬崖村200年的前世

四川凉山的阿土列尔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

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这个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村民走到外面的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

村里的房屋是土坯墙体,一部分屋顶是彩钢瓦,一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木头屋顶。

人们进出村庄靠的是藤条和木棒编成的“天梯”,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上山一趟要耗费两三个小时。由于藤梯长期风吹雨淋,朽得很快,摔下去轻则断手断脚,重则一命呜呼。

村民某色拉博家在“悬崖村”的土房(记者 尹钢 摄)

这个村有个粗暴直接的名字叫“悬崖村”,它所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

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的发展,孔孟思想到达不了那里,儒家文化也鞭策不到,那些诸侯割据百家争鸣影响不到它。

帝王权术、殖民者侵略侵蚀不到悬崖村。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土地肥沃,村民自给自足,200年来古朴、原始而又简,生活安逸。

02 悬崖村200年后的今生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据悬崖村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说,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而摔伤的人更多。

村里没有学校,15个孩子要到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平时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必须爬两个小时

每次孩子们回家,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通过没有任何附着物的崖壁上的道路时,更加胆战心惊。

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需要1小时,上山也要90分钟。孩子们走崖壁,爬藤梯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每次上下山都像走钢丝,行走在鬼门关,跟阎王赛跑。遇到天气变化,许多人家为了孩子安全,没敢送孩子去山下上学,造成不少适龄儿童不能接受正常教育。

在匪患横生、战乱频繁的动荡年代,悬崖村无疑是安全又富庶的。勤劳的村民自给自足,利用大自然的馈赠,靠山吃山,过得开心又自在。

但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物流通畅,高科技产业和电子支付走在世界前列。悬崖村的落后日益凸显,村民生活渐渐贫困。

村民没有收入,道路是唯一的悬崖,许多男青年娶不到老婆,结婚成了问题。许多适嫁女青年出嫁彩礼钱被压价。

村民生病,基本上靠村里有医术的老人用土方解决。如果病重,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把他绑在身上,前后几个人协助背下山进医院治疗。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不修索道呢?

索道也曾出现在悬崖村,但是开动一次几百度的电,电费高昂,村民们太穷了,付不起。

那么修路怎么样?

悬崖村的道路规划最早上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但该地地质结构复杂。崖体结构为玄武岩等,在崖壁上面开凿道路难度很大。

同时悬崖比较垂直,如果通路,要将附近的依沃阿觉村及树主村一起算进去开通,打通费用高达五六千万元。

2004年、2007年都曾有过相关规划,但是县里能拿出来的修路款项也就20多万元。

报道出来后,悬崖村牵动着13亿人的心。2016年8月,钢梯工程开始动工,该工程计划投资100万元,州、县两级财政各出50万元。

2016年底,2556级牢固结实的钢梯取代了藤梯,村里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开通4G网、设立银行助农服务点、种植油橄榄和三七苗木、开发旅游业……

03 悬崖村的未来是奔小康

5月13日,悬崖村集体乔迁。31户贫困村民走下2556级钢梯,每走一步就把身上的贫困抖掉一些,等搬入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他们身上的贫困标签彻底撕掉了。

200年的山居生活经过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他们走下悬崖,融入社会,过上平原新生活。

村民的新家位于昭觉县南坪村的3号安置点南坪社区。这里广场、学校、超市、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昭觉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就业服务咨询点”,在这里提供就业咨询服务。

然而,有一部分悬崖村的村民,依然不愿意搬离。一时祖祖辈辈住习惯了,搬家让他们没有归属感。

5月13日,某色拉博和孩子们在县城集中安置点新房阳台上。 记者 尹钢 王云 摄

二是,他们没有其他技能,只会务农,搬家后的生计成问题。

三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在政府的扶持下,居民开起了小卖部,做起了农家乐,有很多的旅游服务可以帮助他们赚钱养家。

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表示,随着人员搬离,“悬崖村”人均资源更丰富,当地会将旧屋收回,按照旅游规划重新打造。

“留在村里的人们,既可以参与到大型旅游项目中,也可以‘自起炉灶’,搞个体经营,吃‘旅游饭’。”

“悬崖村”阿土勒尔村山上植被茂密,水土适宜,农作物产量高。山上土壤适合种植青花椒和核桃,产量高、品质好。

2007年左右,当地政府在附近的雷波县和金阳县引进优质的脐橙和花椒苗子,在河谷、公路旁边种植,产量可观。

凉山深处仍隐藏着很多景观,如大峡谷、大裂缝、山顶平台等,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开发出来很漂亮,都是很好的旅游打开圣地。

对于悬崖村庄的未来发展,杨勇建议,不单纯是发展旅游产业,还要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品等的发展,让彝族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

开通4G网、设立银行助农服务点、种植油橄榄和三七苗木、开发旅游业。今年,“悬崖村”就将开工建设一条通向山顶的索道。

“童言童语”手记:

1958年,奴隶制社会才在这片土地上彻底终结。“一步跨千年”,一步跨越两种社会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凉山长期被贫困问题所困扰。

然而,在脱贫这条路上,我们国家坚定、肯定、确定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中国人,不会让任何一个村民被贫困打倒。

在帮扶的道路上,想尽一切因地制宜的办法,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民族特点,找出好几个方法,走一条平坦的小康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的使命,是我们奔向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国家富强民族屹立的必闯之关。

民族的自我追求,人民的幸福提升,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攻克贫困这个难关,无论前面如何困难,道路如何曲折,我们的目标依然是脱贫奔小康。

中国人民每走一步,都是值得载入历史,时间的年轮里书写了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不畏艰苦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胜利凯歌。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来源于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童话:一个家里有很多书、喜欢看剧、写人间情感、用文字温暖别人的文艺青年,随时随地撩拨感性句子,期待与你共勉。欢迎关注@果壳里的梦想一起说说人间冷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280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