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的建国之路走的的确很不平坦,而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共同保卫和建造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家园。历史不会忘记,诸多烈士先辈用自己的血肉之举铸成国家的万里江山,我们倍加感恩,人民不会忘记,革命者们坚韧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逝者已逝,生者唯有自勉,而烈士们的长眠之地应该受到后代的供奉,香火永续,新中国为革命英雄们选择的安眠之地就位于八宝山。
背后的故事
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我国革命烈士的长眠之地,在全国上下家喻户晓,就位于北京西山前。起先作为历代高级宦官的养老之地,景致绝佳,最初北京市革命公墓,1950年后向群众征名后,遂改为八宝山革命公墓,长眠于其中的无不是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烈士。
主体建筑出自于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徽因之手。林徽因早年名为林徽音,因与同时期男作家"林徽音"同名而被经常误认,后遂改名。祖籍福建闽县,却在浙江出生,她也是近代有名的诗人、作家丈夫为著名建筑师梁思成。
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建筑师之一,林微因不但操刀八宝山公墓的设计,并且在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深化的设计也均有参与。并在当时与梁思成引领了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潮流,并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不止是建筑学,林徽因同样醉心文学,并有很高的建树,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时至今日仍被人们争相传阅。
也是因为她才貌双全,也曾因此俘获了徐志摩的倾心。并对她极尽疯狂的追求。也因为此事导致当时流言蜚语传的铺天盖地,然而林徽因始终秉身持正,并与丈夫梁思成始终恩爱,并未受其影响。众多花边新闻让人们总是关注着她的情感生活而忽视她的作品,加上数度奔波于文物保护而多方奔走,最终积劳成疾, 抱病身亡。
凭借她对近代建筑所做出的功绩,林徽因死后安眠于八宝山公墓。因为她本身作品传播广泛,也成为整个八宝山公墓中受到拜祭最多的。为了纪念她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功劳,便将一块石刻样品矗立在她墓旁,作为对她的表彰。
首位安眠者
众所周知,任弼时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也曾是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有着"党和人民的骆驼"之称。作为抗战的中坚之力,对革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早年间的暗伤沉珂,随后不幸在北京染病逝世,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陵寝周遭遍布由党中央以及各民主党派人士送来的花圈。
也正是因为任弼时为党和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在他离世后,也是首位长眠于八宝山公墓之人。需要补充一点,因为任弼时离世之际八宝山革命公墓还未竣工,综合考虑后,党中央临时决定在正式规划完成任弼时下葬位置之前,遗体暂时浮厝在庙前。在任老离世隔年7月,任老的墓地修建完工,规模达300平米,这之后便将任老迁入陵寝,入土为安。
81号墓的主人
整个八宝山公墓中当属81号墓最为出名,而他的主人正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贺龙。贺龙,原名贺文常,湖南人,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共产党军事方面最为重要的领导人。贺龙原为国民党一员,并在南昌起义担任总指挥一职,之后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作为一位指挥优良的长官在抗战与内战中,他带领的部队同利剑一般势不可挡,可以说当时许多战争的胜利,与他都有着不小的关联。
1966年8月8日,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十六条",十年文革拉开帷幕。此后贺龙因直言不讳,受到红卫兵的严重迫害。并最终于1969年6月9日含恨而逝。离世前,他想吃口肉的要求都不被满足,甚至连水也拒绝提供,一代元帅只能引尿止渴,何其之哀。
1971年,毛主席913事件对"反革命集体"的批判。在1974年9月29日,贺龙得以平反并恢复荣誉。因为此事,周总理数度不顾医护人员的阻拦,拖着病体与贺龙的妻子哭诉自己没能保住贺龙,没能把他的骨灰葬在八宝山,是他心中一辈子的痛。1975年6月9日,贺龙得以迁葬八宝山,一代元帅风雨过后,终于安眠第81号墓。
结语
青山有幸埋忠骨,八宝山有幸埋葬了这一位位为革命捐躯,为国家奔波操劳一生的伟人烈士们的英魂,愿他们能在这山清水秀之地安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