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圆圈(富书专栏作者)
最近,被一位大叔给暖到了。
油管上有个很感人的账号,叫“Dad, how do I?”(爸爸,我该怎么做?)
账号的主人Rob Kenney是一位中年大叔,是一对子女的爸爸。他在12岁时被父亲遗弃,这件事一直都影响着他。
为了帮助那些跟他一样“失去了爸爸”的孩子们,在这个账号里都是他在讲解着在孩子们成长中会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比如打领带、修水管、熨烫衣服……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被感动到了!
无论这世界如何待你,你仍然要用爱回应它。
深以为然。
事实证明你也不能完全把一切都归罪给你的原生家庭,毕竟人生是自己过的,选择也是自己做的,温柔和善良也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只要你愿意与自己和解,愿意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去行动。终有一天你会摆脱早先原生家庭的影响,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同网友所说:“这个世界上不缺温柔的人。真正的强大,是不止治愈自己,更能治愈他人。”
原生家庭会影响你,但不可能决定你
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导演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看他们生活状态的改变。
纪录片里,有出身优越的孩子自考大学失利后从此一蹶不振,一度需要靠政府救济金度日。
有出身普通的孩子,靠自己勤奋好学考上牛津大学,成为名牌大学的教授,改写自己的命运。
还有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赚到大钱,但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悠然自得。
我们可以看到,出优越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很成功,出身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很出色。原生家庭会影响你,但不可能决定你。
心理学学者唐映红认为:
“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个体面临着自己选择自身成长人生历程的情形,此后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父母。
即每个人在成年后都有着来自原生家庭的种种烙印,但如何对待以及发展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命中注定,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的,只有你自己。
高晓松曾在《奇葩大会》上透露:
自己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对原生家庭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年轻时出现很多问题。
直到40岁之后,他才慢慢摆脱不好的性格,真正地走了出来。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带着家庭的印记。如果走出家庭的伤,就可以活出全新自我。为什么要拒绝给自己一次重塑身心的机会呢?
消极的人会觉得改变太难,乐观的人则会发现原生家庭只决定起点,而非终点。
原生家庭会影响你一阵子,但千万别让他决定你的一辈子。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靠自己选择的。
原生家庭的痛,只有爱才能治愈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克里斯,因为小时候被父亲抛弃,在28岁才见到父亲的经历,使得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着保护孩子,不离不弃。
所以即使负债累累,他还是勒紧裤腰带在儿子生日时,给他买了个篮球;即使是妻子离他而去,他唯一的要求还是让妻子把儿子留给他。
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不管再难,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不管再难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孩子适合什么样的环境。
他也用实际行动对孩子负起了应尽的责任。
无法来自一个幸福的家庭,那就让一个幸福的家庭来自于你。生家庭缺失的爱,一定要加倍给自己的孩子。
著名辩手傅首尔曾在一期节目播出后,突然发长文对老刘深情表白:
“世界曾经薄待我,还好将你赠与我。谢谢好的伴侣,治愈原生家庭。”
傅首尔的童年是不幸的,她从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她想自己的妈妈,要喝洗洁精的水,自己生病才能见到妈妈。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去治愈,不幸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傅首尔的童年遭遇让她很难信任别人,直到遇到了大刘,懂得她内在的脆弱,一直守护着、疼爱着她,让傅首尔义无反顾的相信爱情、相信婚姻。
原生家庭的伤痛被看见后,那个人才是真正懂得你的人,因为他会心疼你,更会知道你为何这样做的背后原因。
好的伴侣,可以带我们逃离原生家庭的深渊,抚平受过的伤,会由衷感觉到自己的美好,更会痊愈过去的缺失。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活出自己的人生?
原生家庭,前半生的痛,后半生的改变。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这里有三点建议分享:
1、自我觉察,让自己更强大
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孩莉丝的父母吸毒,患有艾滋,父亲酗酒,母亲精神分裂,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身上散发恶臭,被众人歧视,被同学嘲笑。
她决心改变自我,开始拼命地读书,最终考上哈佛大学,逆转了悲惨如地狱一般的命运。
一定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学会爱自己。只有学会让自己强大的这门课程,才能更好的去爱自己身边的人,才能更好的跟原生家庭和这个世界和解。
做自己,转变对原生家庭阴影的态度,让自己更强大,走向自信人生。
2、理解并接纳不完美的父母
董卿在很多场合谈到过父亲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描述道:“很难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这样苛刻。”
不仅在学业上高标准严要求,从高一到高三,父亲还让董卿每个寒暑假必须去打工。
种种严苛,让她至今都很难对自己满意,即便在公众眼中已经足够成功,她却仍然时不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绪。
慢慢成年的过程中,她了解到,父亲的严格是源于早年贫困的经历,他相信人生必须要吃苦才能有收获,即便生活条件好了,也一定要让女儿时时刻刻牢记吃苦的感受。
看见就是疗愈的第一步,董卿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接纳了父亲的不完美。
3、治愈别人,实际上是自我疗愈
在电影《不完美的她》里,被母亲抛弃的林绪之,在“我是谁”的问题上反复寻找着答案,成为她的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使她养成了孤僻、怕与人接触的性格。
直到小女孩莲生的出现,唤醒了她心中沉睡的母爱。
她将莲生从大火中救起,让她逃离暴力伤害,给她取名林小鸥,让她重获新生。绪之学着做一个好妈妈,教莲生学会呼救,她给了莲生满满的爱,这是一种亲情的治愈。
在照顾林小欧的过程中,才让她体会到做母亲的心境,从而原谅了自己的生母钟慧,并更加爱戴自己的养母袁玲。
只有爱才能治愈伤痛。有人遭遇了不幸,就想着把幸福带给身边同样不幸的人们,是很温柔的人啊!
我们不应该执着于童年的创伤或者是父母的伤害,也不应该再抱怨曾经的阴影。
日本作家东野奎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为了避免成为我们的下一代造成代际的“祸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突破生命最初的枷锁,将受伤化作强大力量,学会自我疗愈,握手言和,冲出心灵的牢笼,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只有这样,那些原生家庭的烙印才会成为记忆的伤痕,而不是伤痛。
愿我们也会用爱的方式去对待这个世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让孩子健康、乐观地成长。
愿我们能从现在开始,改变孩子,也改变我们自己,从少玩手机、少打游戏开始。
作者简介:圆圈,富书专栏作者,一位爱生活爱折腾的90后老师、斜杠女青年,白天工作,闲时读书码字,慵懒而不懈怠。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