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小时候,我曾向大人们询问过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答案是出乎意料的一致:“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等我再长大一点,一次,我听到大人们在讨论某户人家生小孩的事,我好奇地凑了过去。那时候,爸爸才开始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你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是妈妈生出来的,像拉大便一样。”
“你刚生出来的时候有水壶这么大……”爸爸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还一边转动着脑袋找水壶。
现在,“从垃圾桶捡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为人父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下一代人不再是从垃圾桶捡来了,而是充话费、充会员、抽奖送的。
Oh no!难道我们还要以同样的方式忽悠我们的宝宝吗?显然不能。
那么,当宝宝也问我们同样的问题——“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宝宝呢?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从宝宝出生开始,在潜移默化中为宝宝进行性教育。
性教育,先从性别教育开始
性别教育,即帮助宝宝形成性别意识,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认识自身性别的性质。
在育儿的过程中,妈妈通常是主要照顾者,而爸爸则很少参与,甚至是“甩手掌柜”的角色。这样的家庭关系,不仅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相比之下,还会更不利于男宝宝的发育。
男性和女性在社会角色和性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宝宝需要多接受同性别人的熏陶。
如果是女宝宝,妈妈应该作为主要照顾者,比如:多由妈妈为宝宝更换尿不湿、洗澡,妈妈和闺蜜出门时多带上宝宝等。当然,爸爸这一角色的参与在女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爸爸是女宝宝了解男性的窗口,宝宝也需要具备爸爸身上的一些特质。因此,爸爸也要充当“小助手”的角色,和妈妈一起带宝宝出去玩,在运动时带上宝宝等等。
同理,如果是男宝宝,爸爸应该作为主要照顾者,妈妈充当“小助手”的角色。当然,现实生活中,爸爸可能经常忙碌于工作,宝宝主要是由妈妈照顾。但即便如此,在闲暇之余,爸爸也一定要多陪陪宝宝,让宝宝加入男性的圈子,带着宝宝适当的淘气、调皮,体会阳刚之气。有了爸爸的参与,男宝宝才能逐渐成长为小男子汉。
除此之外,在为宝宝准备用品、穿着打扮时,也要有意识地突出宝宝的性别特点,让人能够准确辨别出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比如:女宝宝多选择红粉色系的用品,留较长的头发,偶尔穿裙子、夹发夹;男宝宝则准备一些汽车、机器人的玩具。
了解宝宝性发展的规律
0~3岁的宝宝会出现一些性发展的规律,在弗洛伊德性学三论的理论中,认为0~1.5岁是宝宝的口欲期,1.5~3岁是宝宝的肛欲期,3~6岁是宝宝的性蕾期。
在口欲期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允许宝宝通过吸吮手指、脚趾,抓到东西就往嘴里塞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当然,前提是要保证宝宝进嘴的东西是干净的,还要注意避免宝宝出现误食、受伤的危害。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注意为宝宝洗干净小手、小脚,提供一些水煮或蒸汽消毒过的牙胶、奶嘴,宝宝的衣物也要注意使用婴幼儿专用的洗衣液,并注意将衣物清洗干净,为宝宝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
在肛欲期的时候,宝宝会经常出现憋尿、憋便的行为。这种方式能有效锻炼宝宝憋尿、憋便的能力,降低尿床、尿裤子的几率。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宝宝,并在发现爸爸有尿意时,及时引导宝宝如厕。
在性蕾期,宝宝可能会出现摸小鸡鸡、夹腿等现象。这时候,爸爸妈妈首先要排除病理性因素,如:瘙痒、疼痛等。碰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不要表现得惊慌、愤怒,或者强行阻止宝宝,而应该尽量平静地去对待。如果不频繁,爸爸妈妈可以选择忽视,让宝宝自行探索,或者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引导宝宝做其它的事。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宝宝无聊或尿急的时候,爸爸妈妈既要理解宝宝憋尿、憋便的行为,也要注意及时引导宝宝如厕。日常生活中,要多陪陪宝宝,如果实在没空,也要引导宝宝自己玩玩具、看绘本、画画,尽量不要让宝宝一个人无聊发呆。
给宝宝进行性教育
爸爸妈妈需要趁早为宝宝进行性别教育,并了解宝宝性发展的规律,正确对待宝宝的行为。同时,也应该抓住任何合适的机会为宝宝进行性教育。
- 性教育要见机行事,抓住生活中的细节
为宝宝进行性教育,并不是像上课一样,专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环境,郑重其事地为宝宝讲讲讲。而是应该抓住生活中任何与性相关的合适时机,随时随地为宝宝进行性教育。比如:为宝宝换尿不湿、换衣服、洗澡等宝宝将身体裸露在外的时候;看到爸爸上厕所不关门的时候;宝宝指着内衣问妈妈这是什么的时候;妈妈关房门准备换衣服被宝宝阻止的时候……
下面,举2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
1、教女宝宝擦屁屁
最近,腻腻开始想要自己动手擦屁屁了,每次帮她擦,她总说着要自己来。于是,我便开始教她擦屁屁。我告诉她,擦屁屁应该从前往后擦,但她总觉得从后往前擦比较顺手。
我问她便便是从哪里拉出来的呢,她回答我小屁屁。我告诉她:“屁股拉了便便脏脏的,不能往前擦,不然便便就会弄脏阴部。”我一边说着,一边拿着纸巾比划着。
Tips:教宝宝学习自己擦屁屁,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独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还让宝宝认识自己的私密部位以及科学名称。
2、宝宝洗澡
除了腻腻刚出生的那段时间是被长辈看着洗澡的,当我和腻爸学会为她洗澡之后,腻腻就再也没有被其他人看着洗澡了。每次为她洗澡时,我都会一边对她说:“腻腻要洗澡咯,关门,关窗,这样风才不会进来,也不会被别人看到。”
为腻腻洗好澡,包毛巾,准备从厕所出来的时候,我也会一边对她说:“洗好澡要包毛巾,从头到脚都包起来,这样就不会光着身子。”
而当来到房间时,我也会第一时间把房门关上,保护她的隐私。
现在,腻腻自己也非常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上厕所,关门!洗澡,关门!换衣服,关门!
Tips:日常带娃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多和宝宝说话,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词汇量。此外,爸爸妈妈注意保护宝宝的隐私,宝宝也会逐渐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
- 通过绘本、视频等方式进行性教育
对于性教育,如果想让宝宝了解得更形象、更深刻、更专业,那么,关于儿童性教育的绘本、动画视频就是特别合适的工具。尤其是对性教育比较敏感的爸爸妈妈,绘本或视频就可以解决难以说出口的问题。
绘本或视频中有非常生动形象的画面,还自带科学术语,能够帮助宝宝认识部位和科学名称。通过绘本或视频的观看,既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还能帮助宝宝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照顾和爱护自己的身体。
下面,推荐一些关于儿童性教育的绘本:《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呀!屁股》、《我们的身体》、《我是怎么诞生的?》、《爸妈怎么有了我?》、《我从哪里来》、《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可思议的你!》……
视频:《我从哪来》、《常青藤爸爸之孩子的第一堂性教育启蒙课》、《100秒动画教育短片》……
针对0~6岁儿童的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及价值观,主要有4个方面:生命教育(了解自己如何出生)、性别教育(了解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安全教育(保护隐私部位)、身体教育(认识生殖器官)。
下面详细介绍的这本绘本——《小鸡鸡的故事》,就全面涉及到了以上4个方面。
性别教育: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呢?看性格?“男孩儿也有爱哭的,女孩儿也有勇敢的。”看穿着?“男孩儿也有穿红色上衣的,女孩儿也有穿蓝色上衣的,要是都穿着裤子呢?”
还是得看身体结构啦!“把上衣呀、裤衩呀,全都脱掉了,就知道哪个是男孩儿,哪个是女孩儿了。”
安全教育:“小便和大便的部位;游泳衣遮挡住的部位;只有自己才能看的、很秘密的部位,我们把它们叫做‘私密部位’,是不应该让别人看的。”让宝宝知道,不管是别人要看或者摸自己的私密部位,还是别人要让自己去看或者摸他的私密部位,都不可以!
“在外面,你一定要跟你的小伙伴或者你认识的大人在一起。如果你觉得不好、害怕或者危险的话,要大声感:‘救命!’”教会宝宝在外面如何保护自己。
身体教育:书中还绘上了生动形象的图片,除了让宝宝了解人体外在的不同,还能让宝宝认识内在结构。
生命教育:爸爸的“袋子”里有精子,妈妈的“袋子”里有卵子。它们都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这两种“生命之源”结合在一起,就变成小宝宝了。而当宝宝渐渐长大,妈妈的“袋子”装不下了,宝宝就会来到这个世界。看到这里,宝宝就再也不会问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绘本的最后,还涉及到了爱的教育:“你是大家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叔叔婶婶……都因你的出生而感到幸福。”通过绘本的阅读,避免宝宝因“从垃圾桶里捡来”而产生难过、焦虑、没有安全感的情绪。
- 通过亲子共浴进行性教育
如果说通过绘本中那些形象的图片能够为宝宝进行身体教育,那么,亲子共浴这个方法简直就是3D绘本。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佳威老师表示:亲子共浴是给孩子性教育最好的时机之一。
同性父母可以和宝宝进行亲子共浴,在如厕训练期间,也要多让宝宝观看自己上厕所。在宝宝4岁之前,也建议异性父母能够突破心理上的障碍,和宝宝偶尔进行一次亲子共浴。
爸爸妈妈利用自己的身体做教材,能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并认同自己的性别,也能了解男孩和女孩身体结构上的区别,让宝宝对性别的认知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腻妈说】
提到对宝宝的性教育,就不得不提下爸爸妈妈的态度。
性教育需要遵循这3个原则——科学性、趣味性、不要逃避。在给宝宝进行性教育时,爸爸妈妈要以自然、平静的语气用宝宝听得懂的话告诉宝宝事实。而想要做到这一点,爸爸妈妈就要突破自己内心的障碍去正确对待。
爸爸妈妈要明白,性启蒙就像语言启蒙、数学启蒙一样,是宝宝需要知道的知识,而生殖器就像手、脚一样,是人体自然又重要的器官。爸爸妈妈越能够早一点对宝宝进行性教育,宝宝越是能够很自然地去学习。
爸爸妈妈可以尝试一次让同性别的宝宝看自己拉便便,保准你会吓一跳。
因为,当你嫌弃自己的便便捂着口鼻的时候,宝宝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居然能够弯着腰,低着头,睁着眼,凑近马桶去看便便是怎么排出来,而且,一点都不觉得臭。
宝宝对待性的态度亦是如此,平静、自然、好奇。
所以,对性避而不谈,格外敏感的爸爸妈妈,是时候“脱敏”了。至少在宝宝面前,没有什么放不开的。
我是@腻腻妈,已多次获得「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奖励,入选头条精选频道。目前已发表“乳牙健康”、“辅食添加”、“绘本阅读”、“如厕训练”、“入园准备”、“母乳喂养”等系列文。想了解更多养育宝宝的知识,请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