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搜:“共情能力强的人”。
说的是,“共情能力强的人也很惨。因为经历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软细腻,处处慈悲为怀。看到别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条命换来的。”
瞬间戳心。
这个话题,让很多人一下子就能想到他。
一个越来越柔软细腻、处处慈悲的,经历了无数痛苦煎熬,却永远善良的:羽生结弦。
什么是“共情能力”?
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这一基于人本主义提出的精神层面的概念,指的是体察他人内心的能力。
如果体现在表演上,共情能力强的人,能更深刻地展现出作品的内涵、代入主观情绪,作品情绪饱满,更易产生共鸣。
如果体现在为人处事上,共情能力强的人,则会尽可能的感知、照顾身边人的情绪变化,是会让身边的人分外舒服的存在~
仔细想想,我们常说,羽生结弦的节目“好看”,到底好看在哪儿?
技术牛是前提了,艺术美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如羽生结弦所说,艺术就是正确的技术。
但更多的是情绪、情感的表达。
“他的节目仿佛有一个巨大的‘场’,会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自然地进入到他所营造的那个‘场’中。”这几乎是世界各地的体育解说对羽生结弦的节目表演的共同评价。超强的“共情能力”,让他能够在把控音乐节奏的同时,充分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营造的情绪环境,并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节目表现中。
正是因为这种能力,即便演绎的同样主题的节目,即便你是第一次看羽生结弦的表演,即便你不知道这些节目背后的主题,也很轻易就能感受到这些节目的不同情绪变化。
就比如,同样是表现地震、灾后复苏主题的三部曲《天与地安魂曲》《星降之夜》《春天,来吧》,主题相同,表达出的情绪却完全不同。
以时间顺序,最早《天地安魂曲》,大悲大痛、满怀悲悯,诠释的正是这首曲子的“镇魂”之意。
之后的《星降之夜》,这份曾经的痛彻则变成了“地震那夜璀璨的星空,希望大家也能感受到,手伸向前方,就一定会有光明”的希望,与来自圣洁天鹅的“温柔的包裹”之意。
到了最近的《春天,来吧》,尽管曲子是旧曲,但历经过年,传递出的,早已是如樱花绽放、希望蓬勃的樱花绽放之意,是极尽温柔的春天,是倾尽全力奔向的春天。
要知道,真正好的“表演”,它从来都不是“演”出来的,而是表演者融汇了自己的过往人生,通过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自然流淌出来的。
这样的“表演”,总会轻轻地在你的心尖上扎一下,在你的眼角点一下,让你的眼前瞬间浮现起漫天星光或是一池樱吹雪,不知不觉就动了心、湿了眼眶。
这,其实也源于强大的共情能力。
话说回来,强大的“共情能力”,来源于哪里?这自然有天然的因素。但个人的思维、情感、精神沟通能力之外,如那个热搜所说,“经历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软细腻,处处慈悲为怀。看到别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条命换来的。”
一个善良的人若在少年时见证了天灾,必将终身不忘。在3.11大地震中失去了冰场的来自灾区仙台的孩子,带着无数人的祝福、背负着 无数希望,再踏上冰场时,他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自己所热爱的这份事业,有了更深的认知。
原来,“只是滑冰”,也能为更多人带去希望、带去笑容啊~
一个善良的人,会把自己少年时受到的冷落伤害埋在心里~
默默转化成未来,他对后辈的温柔照顾、至诚鼓励。
一个善良的人,是即便自己血染冰场,依然吞血吞泪,一定要“上!”的英雄~
更是在完成那样不可思议的表演后,即便需要轮椅、需要人搀扶,仍不忘回头对工作人员表达感谢的,更不可思议的礼仪~
经历的痛苦越多,他就越细腻柔软。
但这份细腻柔软的背后,反之,又是多少难以言说的痛苦?
是无比热爱滑冰的人,但却“只是滑冰,也会被说三道四。”
攀过困难的高峰,直面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他的悲伤的眼泪,都流在了心里。
拼上了半身修为,想到自己曾经的伤痕累累,他做到的是以更多的爱和温暖,去治愈别人。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羽生结弦的节目好看,羽生结弦的人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一个用更多更多的爱,去治愈更多更多孤独的人的人,值得敬佩与爱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