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新一代K5产品力?戳这里就可以(https://www.sohu.com/a/396349568_430526,放个链接,平台超链很难用),全新换代有何亮点,海外版与国内版有何不同,包括未来市场预期在那篇文章里都阐述得十分详细,建议预习一番。不过受限于篇幅,作者并未对起亚品牌在华现状好好梳理,如若全方位解读新K5总少不了“品牌印象”这环,这就好像您去看楼盘,除了建筑品质更在意的其实是地铁、教育或商场等周边资源,产品+配套,二者叠加才构成了事物的基本面。
起亚品牌现状如何?其实不差,考虑到疫情影响,今年一月至四月累计销售6.6万辆左右新车完全在及格线以上,可是如果再拆分至销量组成或产品印象,对于新一代K5就没那么利好了。
· 起亚&中国市场,蜜月期
要讲清楚这里的矛盾需要从很久前说起,2011年美职篮全明星周末,格里芬飞跃起亚K5完成惊世一扣,最终以高达68%的支持率夺得那届扣篮大赛冠军。可以断定,与起亚K5合作完成那幕表演并非“给力芬”本意,这里充斥着商业联盟与赞助商之间的政治合作,不过这波操作他也不亏,起亚K5+格里芬在当时都是全明星水准,二者皆备受世人瞩目。
这一幕至今记忆犹新
眼下,起亚K5可不会是谁的“Dream Car”,最惨最惨也要是一台奥迪A4L吧,但倒退至那段时光,如今看来肯不可思议的事放到当时却是普遍现象。
一来,十年前国内汽车市场主流级别还没上升到“中大型”,豪华车市场份额也低;二来,看多了老气横秋的雅阁凯美瑞,起亚K5真是浑身散发着光芒,18寸抛光大轮毂、中控台向驾驶侧微微倾斜、一堆按键密密麻麻但错落有致,蓝牙电话大屏导航应有尽有,对于工薪阶层,这就是当时很多人“梦想可以拥有”的座驾...
那些年起亚顺风顺水,智跑硬怼途观,有走量车有明星款,进口与国产齐飞,高性价比的嘉华搭配霸气侧漏的索兰托,品牌价格体系上限冲高到40万问题不大,售价20来万的K5怎么会愁卖。可惜这样的蜜月期没有持续多久,品牌走势急转直下之快超出了所有人预期。
起亚很冤,很多外部因素外部环境风云突变造就了品牌窘境。自主崛起?没毛病;政治因素?确实也有关系,但之于K5,没有什么比那句俏皮话更具杀伤力,此句一出,后期再怎么改款增配再怎么丰富2.0T动力都是枉然。
先声明我很认真,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麻烦自行脑补一下微笑表情)...
毕竟整个市场都在下沉,如果迈腾沉到了18万,雅阁沉到了15万,那起亚K5只能去到13万起售区间,这着实没什么可诟病的。但根据现象衍生出的那句俏皮话太伤人了,你可以说我技术落后有三旧,这没关系,大不了承认自己是冤大头;怒烧机油三剑客,又怎样,我性能还好呢,再说还有比这更适合自嘲的梗么;各种拆迁款已到?那就更OK了,钱是合法途径来的,愿意买霸道路虎都是个人绝对自由。
但用于起亚K5那句不一样,没人会接受那样的角色设定,没人能在嘲弄的目光下做到独善其身,一句看似并无恶意的中伤毁了一台好车在中国市场的前途,你猜怎么着,我还是去买速腾吧,勤换着点儿离合器片倒是也能凑合开。
· 起亚&中国市场,迷茫期
这是打击起亚K5乃至整个品牌的第一枪,那代K5之后,整个起亚品牌的光芒没了。
后续所谓“新一代K5”精神面貌十分不自信,开起来都是垮掉的,无需详细体验只要由N挡挂入D挡并起步停车就能清晰感受到两代K5之间“精致感”层面的直观差异。虽曾红极一时,但K5没落之彻底令人惋惜,这之后起亚也试图用另一款明星车型盘活品牌形象,但尝试频率不高,力度也不够。
近两三年,伴随悦达起亚的关键词只有两个:迷茫期和本土化,这两方面都不利于复兴K5这样一款中高端产品。
本土化并非饮鸩止渴,但会彻底改变品牌形象。当消费者已经接受KX3与Seltos不一样,K3与Forte不一样,当消费者完完全全认识到可爱且高性价比的Ceed永远不会来国内,他们对新K5是否原汁原味,是否与韩版“脱钩”已经不在意了,这意味着K5这件商品只剩纯价值部分,而作为合资品牌溢价那部分已经微乎其微。
之前KX3换代、K3换代、K5改款亦或KX7上市别人都是这么告诉我的,所以K5换代我自然也会这么理解。
其实新一代K3设计语言是被很多人接受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某企业是军火生产商,曾经有过一批经典武器,但后来市场突变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只能产土枪土炮,直到突然有一天他们宣称自己马上要推出高超音速武器,是与中国合作的只不过相比中国版改了个涂装,老军迷一眼就懂,但新人看了会不会一脸懵?
· 一直强调的“另一条线”
这种认知矛盾是挡在全新K5面前的一道坎,就算更名改姓,避开那句吐槽也避不掉被本土化战略过分刷新的品牌认知。是的,就是过分刷新,没人能保证K3、KX5这些重要产品原版引入效果能更好,但至少,近三年起亚在深耕本土化同时还需要另外一条线,那是一条能守住品牌溢价的线,这条线上要玩儿高端化、运动化怎么都可以,就是总得有一条。
除去那条能为K5铺路且维持品牌溢价能力的线,也得提出本土化效果值并未拉满。以往起亚最擅长什么领域?答案是中低端轿车!早期的K3就不说了,那是常年驻扎热销榜的主儿,往近了说直到2018年底起亚KX CROSS还能做到月销过万,总结这些产品特点即规规矩矩但颜值颇高,耐看,高性价比,为什么后来不能热销了?很明显是各方面产品力都有点跟不上时代,急需针对性升级。
所以全新Forte海外首发后,个人对国内未来的新一代K3十分看好,却没想到最终新K3会以那样的姿态出现,现在去聊起亚是否做足了市场调研或者说这样设计是否合理已经没意义了,向前看吧。
我的结论是?
目前起亚品牌经营现状不足以帮助K5这样一款拳头产品回到2011年的价格体系,产品力出色且定价合理只是构成基本面的一部分,此外还要看品牌现状。这太抽象,不知道是否真的解释清楚了,比如隔壁菲斯塔,起初我们并不知道北京现代要做什么,直到后续十代索纳塔曝光才慢慢恍然大悟;而目前起亚欠缺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很难做到,或者说介意做到思绪一下子从本土化的K3过渡到原汁原味定位不低的新K5,在我看来这是个矛盾点,太跳跃了。
当然事情也有好的一面,起亚特别注重走量车款的配置分布精简,入门即高配,这是个不错的思路,而且2019年底推出的包牌价政策也为用户省去一笔真金白银,很得民心。至于上文提到的“另一条线”也很重要,如果那条线建设出色则新一代K5完全不需要这么被动,能做到不用前戏扔进来一款特供车就能大卖同时又不伤害消费者情感的汽车品牌目前国内市场只有一家,它的Logo上写着“VW”。
既然品牌没有为新K5做铺垫,那就让K5反过去建设品牌吧,令K5成为“那条线”的起点,并持续为国内消费者带来风格不一样的产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