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莲花池内,濯锦亭西北、万卷楼东侧的小型建筑,就是寓“笑予无事一身老,研北花南幽兴长”诗意,而命名的花南研北草堂。这里曾为多功能场所,既可以宴请宾客,也可以赏景吟咏。花南研北草堂,我一直认为是“莲池十二景”中名字最为清丽的一个。
有敞有合,清幽艳丽
直隶总督方观承在《保定名胜图咏》中写道:“在万卷楼东南。襟宇高洁,檐庑静深,宜于宾宴之所。左右别区二小院,左曰‘重阆之居’,右曰‘因树轩’。前蔽敞厦,平临曲沼,略彴跨之,题曰‘清馀於适’。后为‘时术斋’。”
直隶总督方观承绘制《保定名胜图咏》花南研北草堂。 吴蔚供图
花南研北草堂位于春午坡西南,万卷楼以东的莲花池北岸,是由堂前主院与用东、西两个月洞门相通的左、右套院组合而成,以单层建筑为主,由复廊、平台、亭、轩、护栏、围墙环护的景观。
如今的花南研北草堂。
此堂为花格窗、双坡顶、三开间、坐北面南的正房,左院为供游宴的“重阆之居”,右院为因树而名的“因树轩”。沿主院南北轴线可达院北高大的“时术斋”。这里的主建筑是供乾隆皇帝驻跸、理政的“行宫”。因树轩的复廊可向南直通临池水而立,题名“清余”的敞厦平台,构成一组主次分明、有敞有合、清幽而艳丽的建筑群,突出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特点。
既适宴客,亦宜研学
这里是宴请宾客的地方,从直隶总督方观承的诗作中可以读到:“水石自幽赏,笙瑟亦清音。瑶堂悦宾宴,文酒近芳林。古藤方交花,鬘舞力难任。”草堂前的小水池中的流水与石景,自然是幽雅的欣赏品,管弦乐器发出的,都是清脆悠扬的声音。方观承高兴地在华美的厅堂里宴请贵宾,他们饮酒赋诗,幽雅的情调亲近春天的树林。池岸边的古藤正交错地开花,成串如璎珞,在春风中舞动,使得藤蔓力弱难禁。
清咸丰《重绘莲池行宫十二景图》花南研北草堂。吴蔚供图
清光绪《古莲花池全景图》花南研北草堂。吴蔚供图
这里也是清幽的研学场所,莲池书院院长张叙便常在此处著述,曾写下:“阆苑重扁水一湾,草元人与草堂闲。十年清景容消受,日在花南研北间。”像仙人居所的阆苑,设有重重门户与世隔绝,并有一湾清水阻拦客踵,淡泊名利、专心著述的张叙,心境如草堂般清静。行宫建成十年来,园中清丽的景色形成的幽静环境允许他充分享受,每天在此著述又赏景。
北岸三景,美不胜收
如果站在池南向北眺望,便可一览花南研北草堂、万卷楼、高芬阁连成的北三景,既是各自组成的单景,又是互相呼应的联景,这些堂、楼、阁、亭、轩、复道长廊、院墙、护栏等建筑,平面位置凹凸多变,立面形成高低错落的空中建筑轮廓线,在松、柏、竹、藤等一片绿丛中有藏有露,倒映在碧波荡漾池水内的景色,可谓美不胜收。
堂前风光。
北三景不仅曾是古莲花池的主景,还是被誉为清代书院之冠、办院170余年的莲池书院故址。长300卷的《畿辅通志》,也是由当时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在这里主编而成。后历经使馆、书院、学古堂、校士馆、文学馆及清末民初的模范学堂、日伪特务机关等。
只可惜,1900年,英德法意四国联军入侵保定,伴随着古莲花池的毁灭,清幽艳丽的花南研北草堂也荡然无存。
草堂修缮,文化传承
2009年,“莲池十二景”恢复修缮完毕。在树木的掩映下,站在南岸只能看到高芬阁和隐约的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则几乎淹没在树影之中。
冬日,站在莲池南岸观看北三景。
现在的花南研北草堂前厅为陶埙艺术馆,后院为圣殿。在莲池书院时期,圣殿是祭祀孔子、从事礼乐活动的场所。据《历代乡贤从祀圣殿记》碑文记载,圣殿原址位于莲池书院的讲堂和考棚之间,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在原址复建。
花南研北草堂后院为圣殿。
2015年10月,为了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莲池文化内涵,经相关部门批准,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埙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于连军及其弟子在花南研北草堂前厅开设陶埙艺术展馆,长期展出,并于每周六上午以及重大传统文化节日在后院进行圣殿礼乐活动。
汧北还是研北?
花南研北草堂的名字,在历史研究上存在过一些争议,曾有学者认为此堂应为“花南汧北草堂”,意为“花圃之南,水畔之北”。其实,在《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即《保定名胜图咏》)中,明确地写明“花南研北草堂”。
学者苏禄煊考证得出,“研”古文通“砚”,“研北”应该为“砚北”。在民国甲戌年版《清苑县志·金石下》中,于振宇于1931年所撰《重修古莲花池记》写道:“迨联军退,杨廉甫制军开藩来保,乃筹款重修,仍复旧观。惟以万卷楼及砚北草堂等院宇划归学校。”在这里,于振宇将“花南研北草堂”直书为“砚北草堂”。“砚北”意为“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在万卷楼二层平台上俯瞰花南研北草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乾隆驾临古莲花池,曾为花南研北草堂写下:“花南背日图观丽,研北当春欲咏妍。自是诗人会心处,以云经义岂其然。”“花南”指的是观赏美景的状态,“研北”指的是写作的状态,两者结合可以理解为赏景而著述,正是花南研北草堂的功能。
(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