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虎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最近朋友和丈夫大闹一场,丽雯哭着对我说事情的经过。孩子过三岁生日,爷爷奶奶、叔叔姑姑聚在一起,本来好不热闹,结果孩子的姑父逗趣问:“洋洋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丽雯本是不在意的,无论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爱,结果孩子的回答令她心惊又心凉。“最喜欢奶奶了,奶奶对洋洋最好了。”
孩子的稚声稚语令大人们笑声一片,尤其是婆婆,抱着孩子亲了又亲,没人注意到丽雯苦涩又僵笑的脸。
晚上回去后,丽雯越想越难受,婆婆跟自己“抢孩子”的事情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争着给孩子喂饭、不让买的零食偷偷给孩子、孩子一哭就抱走孩子、认为自己年轻不懂哄孩子……,丽雯一夜难眠。
估计很多宝妈都有这种感觉,请公婆帮忙带孩子,但却发现婆婆在照顾孩子方面表现强势,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起初还能用“隔代亲”安慰自己,但随着失落感的越来越多,婆媳关系会异常紧绷,一场孩子“关注战”一触即发。
一、真的只是“隔代亲”吗?
1.孩子是老人情感替代
现代社会,孩子随着上学、工作、结婚渐渐远离父母,父母对这种不可抗力的离别产生无力感和寂寞感,并且在以孩子为生活中心目标的父母中尤为明显。
所以当一个粉嘟嘟并流淌着自己的血液甚至和自己的小孩有几分相似的娃娃出现时,他们无处安放的爱就释放了,孙子和孙女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代替性补偿。
2.孩子是表现家庭主权的筹码
我们都知道一句老话——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句话在宝妈眼里可能就是一笑了之,但在婆婆眼里就是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本来以父母意见为重的儿子,现在把儿媳放在首位,本来一些以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现在儿子要为儿媳一一磨合等等。
这些表现都可能会让部分婆婆难以接受,认为这是自己地位下降的象征,安全感会缺失,胜负欲、保卫欲上升,此时孩子对她的依赖就成为了表现自己地位和权力的筹码。
二、如何解决婆媳的争夺大战
1.转移视线,攻其兴趣
老人其实因为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平时无事可做,所以注意力就集中在孩子身上。何不帮助老人适应社会,寻找自己精神生活,比如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帮助老人扩大“朋友圈”——广场舞、舞蹈社、老年大学等。
老人年轻时可能会因为孩子和生活牺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老人多多沟通或者做有心儿女,帮助老人捡起当年的爱好——花花草草、书法绘画、音乐唱歌甚至是摄影。生活一旦有了朋友和爱好就充满了精彩,自然就无暇顾及这些事情。
2.统一战线,抓住老公
与丈夫好好沟通,平时一些非原则的事情,尽量征求公婆的意见,不是一定要采取他们的意见而是做出尊重他们的姿态,一些事情多听听老人的想法也是应该的;丈夫做好润滑剂功能,平时多给妻子表现的机会。
简单地讲就是让老人看到儿媳为这个家的付出和善意,让老人觉得儿子的爱人这是加入家庭的儿媳并非拆散家庭的女人,这样老人就会和宝妈们共享天伦之乐。
3.回归沟通,相互理解
宝妈们从亭亭少女走向为人父母,母亲对孩子的天然的奉献和无私都让初为父母的子女深刻理解“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宝妈和宝爸们应对父母心怀感恩,以善意的眼光和理解的心情看待父母的行为,这样就会减少婆媳关系的火药味,有益于与老人的沟通。
一旦能够和婆婆攻心交流沟通,就能慢慢把握养育孩子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宝妈们一定要明白最终目的是达到爱的平衡,每个人都能爱与被爱才是家庭的和谐。
总之,宝妈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采取和平拿下的思想。这个战要赢得兵不血刃、赢得和和气气,要理解婆婆行为的深层原因,抓住“爱”与“补偿”的关键点,逐个击破与婆婆之间的种种壁垒,切不可以强硬、粗暴的方式扯断婆婆与孩子的联系。
这样做影响孩子心理、伤害夫妻感情,容易给婚姻破裂埋下伏笔。只有给家庭带来和谐的氛围、才能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成长,让孩子沐浴在既有父母陪伴也有公婆疼爱的童年!(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由虎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