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父母要明白教育孩子,以身作则很重要,但还得掌握"热炉法则”

父母要明白教育孩子,以身作则很重要,但还得掌握"热炉法则”

相信很多父母都听过西游记的故事,孙悟空其实本来也只是一只顽皮的猴子,在遇到唐僧之后,孙悟空才干起了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正经行当。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孙悟空本身技艺高超,就算没有唐僧的紧箍咒,也能干成一番大事。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唐僧的紧箍咒,以孙悟空跳脱的性格是完成不了西天取经的终极任务的。

而现如今,之所以许多家庭会养出泼皮小猴,跟家长不舍得教训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有很大的关系。孩子一出生便得到了家中长辈的宠爱,要什么有什么,却唯独忘了好好教育孩子。



邻居家的孩子浩浩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邻居家里一直想要一个男娃,所以对于浩浩的降生,全家人都是非常开心的。出生之后,更是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而这种固定的生活节奏却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后,暴露出非常多的缺点。浩浩并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经常因为抢别人东西而被老师批评。学校里的老师也跟浩浩妈沟通了很多次,只可惜仗着有爷爷奶奶撑腰,孩子的脾气是一点都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所以说,有时候父母的辛勤付出也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却往往使孩子变得过于自我。等父母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晚了。所以说给孩子戴上“紧箍咒”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这个尺度有点难把握,如果太松并不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如果太紧又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法则来帮助家长有效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热炉法则是指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将惩罚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当共有的行为准则的底线被突破的时候,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惩罚。

本来热炉法则是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的,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识到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当中。

热炉法则有四个原则需要遵循,在合理囊括了这四个原则之后,才能让家长掌握惩罚的分寸,起到显著的效果。



热炉法则使用需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第一、警告性原则

我们都知道火炉外观通红,就算不用手去触摸,也能知道那炉子热得足以让我们印象深刻。而“热炉”就相当于一些不能被打破的规则,这些规则能起到威慑他人的作用,当孩子知道这些规则之后,就应该明白触犯规则的后果。这样也能够对孩子起到一种警示的作用,让孩子能够在做事之前,先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能不能突破这层底线。

第二、验证性原则

当人去触摸热炉的时候,他就一定会被热气灼伤。同样道理,如果孩子触犯了某些定下的规则,就会受到处罚。下次如果孩子还想闯祸的话,便会想起触犯规则的严重后果,这样也能够降低孩子犯类似错误的频率了。



第三、即时性原则

即时性指的是只要一碰到热炉,立马就会被灼烧。同样道理,家长在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的时候,原先定下的惩罚措施也应该被立即执行。若是一时心软,或者越拖越久,孩子就可能不会把家长的话给放在心上了,而这也不利于家长树立自己的威信。这也就与设立紧箍咒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四、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指的是无论是谁触犯了规则,都应该受到惩罚,不应该因为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同样道理,在孩子触犯规则的时候需要有所惩戒。而在父母犯错的时候,也应该受到惩罚。



由此可以看出,合理运用热炉法则能让孩子的纪律意识越来越清晰,也能更加的有界限感。而父母在遵循了这四个原则之后,

在实际操作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事出有因

虽然紧箍咒是父母的杀手锏,但也要注意使用的频率,并不是家长想念就念,完全随着自己的性子来。而是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搬出来管教孩子。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并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则来进行惩罚,那么这个紧箍咒对于孩子来讲,说实话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的。而滥用紧箍咒可能也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第一种:不再惧怕爸爸妈妈所谓的紧箍咒,形同虚设。第二种:让孩子对紧箍咒产生非常害怕恐惧的心理。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家长想要看到的。之所以设立紧箍咒是想让孩子从犯错的经历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再犯错。



第二、适时地展示爱意

热炉除了会灼伤别人,更重要的是要带给别人温暖。因此如何让孩子正确地保持距离也是每个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离得太近,会受到伤害,离得太远就只会感到寒冷。只有让孩子和火炉保持一个适当距离,孩子才能够感受到暖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给孩子念紧箍咒的同时,更应该展示自己的爱意,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这么做的真正理由,并不只是为了惩罚自己。在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之后,孩子才能更加主动地去遵守规则。其实对于家长来讲,他们也不想孩子被惩罚,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第三、换位思考,平等对待

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手握紧箍咒这个法宝就对孩子颐指气使,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让亲子双方的心越来越近,也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觉。当然在孩子做得不错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及时地送上鼓励,一句简单温暖的话语,一个轻轻柔柔的拥抱都可以让孩子充满活力!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打孩子肯定是不行的。暴力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所以如果宝宝犯错误,家长最重要的还是得让他知道犯了错误就得接受惩罚,不能只是口头吓唬孩子,做语言上的巨人,雷声大雨点小的这种作风是万万要不得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67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