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针对孩子的坏脾气,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比你说教更管用

针对孩子的坏脾气,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比你说教更管用

一提起孩子的脾气,很多家长都感觉到非常无奈。孩子明明之前很乖巧懂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就像一座“活火山”一样,只要稍微不顺心,就开始乱发脾气。家长、玩具甚至是家里的宠物,都会成为孩子发泄脾气的对象,尤其是当孩子2岁之后,脾气是越发的大,怎么说都不听管教。



如何解决孩子的坏脾气,已经是父母们之间的热门话题。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这样的坏脾气,很容易让他养成暴躁的性格,不仅会破口大骂,甚至跟父母顶嘴。

长大之后稍有不顺心就会和别人吵架,严重影响自己的社交关系,很容易吃亏。而2岁左右的孩子,不管家长讲多少大道理,他都是听不进去的。面对孩子的坏脾气,家长们不妨试试踢猫效应,要比你说教管用的多。


什么是“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最先起源于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无缘无故受到了上司的批评,这位父亲带着不好的心情回到家中,刚好看到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便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感到憋屈、生气,又不知道该如何发泄,就对身边正在打滚的喵咪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种因情绪产生的连锁反应,被称作“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主要描绘的是一种因坏情绪传播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受“踢猫效应”影响的人会对比自己等级低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情绪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开来,而这个循环链最弱的那一个人便成为“最终受害者”。

而一生气就乱发脾气的孩子,便是“踢猫效应”中的一环。这种效应会让我们的情绪,在身边最亲的人身上破坏我们的社交关系,很容易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

怎么用“踢猫效应”来教育孩子呢?

  • 让孩子明白“踢猫效应”的危害

孩子之所以会乱发脾气:

一是因为不懂这种情绪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二是因为在孩子表现出坏情绪时,家长由于急于管教,对孩子非打即骂,让孩子误认为乱发脾气可以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新的绘本以及故事等工具,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乱发脾气会对其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并懂得情绪控制情绪,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乱发脾气的问题。



  • 家长以身作则,切断“踢猫效应”

从“踢猫效应”的来源可以看出,父母的情绪是影响孩子情绪的关键

作为孩子的第1任老师,最容易被模仿的对象,家长如果经常乱发脾气,孩子也会有模有样的学到这一点。因此家长要从自己身上改掉这种乱发脾气的行为,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切断“踢猫效应”的连锁反应。


在面对孩子的坏脾气时,家长不要急于管教,先让孩子冷静下来,然后主动询问孩子乱发脾气是因为什么,并告诉孩子此刻自己的感受,这样更有助于孩子换位思考,学会控制情绪。家长也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从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学到控制情绪的方法。楠哥推荐《德国幼儿自我管理童话书》与《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童话书》用浣熊一家的故事,接近孩子生活的问题,让孩子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通过小动物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孩子明白情绪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孩子更容易学会换位思考,不乱发脾气。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套装12册)儿童绘本故事宝宝情绪早教
¥45.8
购买


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套装共6册)学会分享小猪绘本0-6岁连环画
¥39.8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59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