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伯承代号“老头”,途中落单遇险,2旅坚守10小时守卫

刘伯承代号“老头”,途中落单遇险,2旅坚守10小时守卫

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邓率领下,出敌不意,挺进大别山,将战场引向蒋腹地。在3个月的战斗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两路大军进行了积极配合,顶住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根据地。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战场我军三支军主力成“品”字部署,相互策应支援

1947年12月,为扩大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刘邓商量决定,由邓政委率前方指挥所指挥部分兵力,留在大别山吸引和牵制敌人,由刘伯承率领后方指挥所指挥3个纵队,主动出击外线,开辟3个战场。其中10纵向桐柏挺进,12纵向江汉挺进,1纵向淮西挺进,刘伯承率领的指挥所跟随1纵前往淮西。

指挥所虽然是跟随1纵行动,但由于部队为躲避敌人侦察,采用晓伏夜行,且相互之间没有及时的通信手段联络,所以一路行军,大家基本按照方案指定的路线各走各的。原本在出发之前,根据当时掌握的敌情,指挥所和1纵选择的路线是取道敌人围攻部署的空隙处,基本没有敌情。没想到,就在指挥所和1纵离开大别山不久,敌人竟然发现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想要北渡淮河的计划,并且派遣蒋军“五大王牌”之一整编第11师,抢先赶往河南光山县北向店东北的菜园地区截击。

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首长

12月13日晚,在开进途中,1纵派出的左翼警戒分队也发现了整编第11师的行踪,并将该敌情及时上报给纵队。纵队司令杨勇得知后,立刻感到大事不妙。因为整编第11师部署的菜园地区正是按照行军方案,刘伯承率领的指挥所在当日将要宿营的地方。于是,杨勇马上命令通信人员将这一敌情上报指挥所。但由于当时通信手段落后,通信人员无法通过有线电话或者无线电台的方式与指挥所取得联系。万般无奈,杨勇只好命令通信人员采用运动通信,先将这个敌情逐级传达给各旅、团,再由靠近指挥所的单位将这个敌情转达给“老头”。“老头”,就是刘伯承的保密代称。

可是,由于部队是在夜间行军,纵队的通信员甚至连各旅都找不到,所以刘伯承率领着指挥所人员还是按照行军方案抵达了菜园。就在警卫排长带着部分人员进入村子探查情况时,机警的排长立刻发现情况不对,因为村子里面居然还有敌人在宿营。于是,警卫排长立刻带领人员退出了村子,并将有关敌情上报给刘伯承。虽然突遇险情,但是刘伯承临危不乱。为了防止在附近的2旅各部被这股敌人伏击,刘伯承带着指挥所,马上赶往2旅的宿营地域北向店,要将这一情况告诉给2旅。

刘伯承,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

杨勇,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当刘伯承到达北向店时,2旅的侦察人员也已经发现了敌情,旅长戴润生、政委石新安正在紧张调整部署,并向纵队请示如何处置。刘伯承告诉戴润生,敌人很有可能也发现了我们,所以2旅应该尽快做好战斗准备,抢占有利地形与敌人打遭遇战。

戴润生,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在刘伯承的直接指挥下,戴润生马上命令所属第4、5、8团赶到北向店以南至罗陈店以东的有利地形,抢筑防御工事,抵御敌人进攻。为了给3个团争取部署时间,戴润生还命令旅部作训股长高涨率领旅警卫连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张大湾西北的无名高地,先期防备敌人的进攻。

果然不出刘伯承所料,敌人早已发现了2旅的行踪,在14日天一亮就安排先头部队向北向店进攻。所幸的是,警卫连及时部署到位,依托无名高地的丘陵地形打退了敌人先头营的多次进攻。

此时,初升的日头驱赶走了晨雾,让指挥警卫连的高涨观察敌情更加清楚。他发现遭遇的敌人不仅是蒋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第11师,而且兵力多达1个旅。除了警卫连阵地正面有1个团的敌人正在展开外,在阵地的西北和西面还有2个团的敌人正在往警卫连的阵地疾驰。

就在高涨将敌情上报给2旅旅指,旅长戴润生正准备命令警卫连死守无名高地的时候,4团终于赶到。戴润生立即命令4团接替警卫连的防御任务,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戴润生告诉4团团长晋士林,虽然敌人是国军精锐,但是4团必须死守阵地,因为在4团后面几百米就是旅指,而在旅指身后不远处就是纵队指挥部和“老头”。晋士林知道责任重大,当即向戴润生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回到团指的晋士林马上向各营部署如何在无名高地展开,各营长接受命令后,立即率部赶赴无名高地,接替警卫连的防守。其中3营负责坚守主阵地,1营、2营则在左翼策应3营防守。

果然,当4团刚刚换防完毕,敌人的炮火已经向4团的阵地倾泻而下。敌人强大的火力不仅摧毁了阵地很多临时工事,而且在敌人火力向纵深转移时,甚至很多炮弹就落在旅指不远处的水塘里。但是旅指无法后撤,因为是遭遇战,根本没有很大的纵深让2旅部署,而且在旅指后面不远处还有纵队以及“老头”。

4团特别是坚守主阵地的3营打得非常顽强。他们先是打退了敌人1个团连续3次冲锋,后来敌人将兵力增加到2个团,终于在强大的火力下占领了一线阵地,并造成10连、12连严重伤亡,甚至10连连长李朝同牺牲,12连连长张玉宝负重伤。在强弱如此悬殊的危急时刻,3营官兵毫无惧意,10连、12连的指导员接替连长带着预备队向敌人占领的一线阵地发起反冲击,与敌人进行白刃战。终于,指战员们凭借着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经过20分钟激战,重新夺回了阵地,将敌人又赶了回去。

戴润生得知4团阵地虽然得而复失,但是3营伤亡惨重。为了保险起见,他立刻打电话给纵队司令员杨勇,建议纵队指挥部和“老头”先行转移。但是杨勇告诉戴润生,其实他早已请示“老头”,让“老头”带着指挥部后撤一下,但是“老头”坚决不同意。“老头”说,他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听了杨勇转述刘伯承的话,戴润生很感动。他向杨勇提了两点建议后,立刻向所属各团传达:刘伯承司令员坚信2旅能坚守住阵地。得知此事后,2旅官兵士气更加高涨。

此时,敌人不仅部署重兵再次进攻4团的阵地,甚至还想派1个旅的兵力从侧翼突破8团的阵地。但是8团官兵和4团官兵一样不怕牺牲,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面前一步不退,像一个钉子一样钉在了阵地上。

行军途中,刘伯承(戴眼镜者)观察地形

战至下午15时,敌人见马上天黑,决定发起最后一次进攻。他们在4团和8团的阵地前沿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冲锋。由于4团3营负责一线阵地的10连、12连已经战至最后二、三十人,所以在潮水般的敌人面前,还是丢失了一线阵地。4团团长晋士林得知阵地被突破,知道此时已经是整个战斗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亲自指挥团预备队支援3营,再次实施反冲击,通过白刃战夺回阵地。终于,天黑了,敌人慑于解放军夜战的威力,停止了疯狂的进攻,转入防御,2旅和指挥部也趁着夜色顺利完成转移,摆脱了敌人。

北向店战斗,1纵2旅面对三倍于己的国军精锐,在临时占领的丘陵地形上,坚守10多个小时,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虽然自己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完成了保卫首脑机关的任务。战后,刘伯承称赞2旅:“这次战斗打得好!”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56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