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得到一个消息,疫情的影响下,在家玩了半年的孩子6月2号要开始返校上学了。一家欢喜一家愁,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几个月没去幼儿园上学,上网课不专心,一天天的只知道在家沉迷玩各种游戏,早就把学习的知识都忘光了。反观那些在家里认真上网课,认真学习知识的孩子,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
我家大宝就是这样,上网课的时候没兴趣,敷敷衍衍上完课就去抱着他那堆玩具捣鼓了,但是看在他平时作业完成的还行的份上,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前几天看了一本布鲁斯D. 佩里写的书。可能有些父母不熟悉这位专家,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布鲁斯 D. 佩里是一名医学博士,同时也是儿童创伤研究院的资深治疗师,FBI顾问。
从那本书中小霞了解到了:幼儿园努力学习的孩子,反而越容易被天天玩耍的“学渣”超越。到底我们的宝宝在幼儿园应该学习呢还是应该玩耍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布鲁斯神经顺序模型
布鲁斯教授提到一个神经顺序模型。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型将人的大脑功能,大致划分成四个层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生存功能、运动功能、情感功能、思考功能。
布鲁斯教授主张,这四层功能的建立要有序稳定的来,不能越级或是急于求成。我们将这四部分功能想象成是一座小楼。地基是生存功能,当宝宝的生存功能都还没稳固的时候我们强行去建立宝宝的学习功能,这座小楼是不是会倒塌呢?
当宝宝建立起稳固的地基--生存功能后,再慢慢的学习运动功能,宝宝生下来的第一年稳定健康后,开始慢慢学会走路、说话、能控制自己肢体的行动。再进入到第三层学会情感功能,各位宝妈们应该有体会,孩子在学会行动之后,开始结交朋友,能看懂父母脸色,学会控制自己表情,会在合适的时候笑,合适的时候哭。这时我们再帮助宝宝进入思考学习的领域。这四层相辅相成,每一层都打好稳固的基础,才不至于最后“烂尾”。
幼儿园里天天被逼迫学习的孩子,在他们生存、运动、情绪都还没建立好的时候,强性让他们学习,忽视了前三步功能的完善,错过了孩子自己探索世界,摸索学习的过程,不仅会导致孩子将来长大情商低,不会管理情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二、美国德国研究团队结果
美国和德国研究团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学术型和玩耍型幼儿园孩子长大之后有和差距?
学术型幼儿园毕业生在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成绩明显优于玩耍型幼儿园毕业生。但是在小学二年级,优势就变得不明显了。
直到四年级,开始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术型幼儿园孩子成绩开始下滑。进入中学后,玩耍型幼儿园孩子逐渐展现出高超的社交能力,而学术型幼儿园孩子情绪上开始慢慢出现问题,成绩大幅度下降。
长大后这两类孩子有什么差别呢?
据研究显示:有39%的学术型幼儿园毕业生在23岁之前犯过刑事重罪,19%曾经持危险武器攻击别人,而玩耍型幼儿园相应的数据是13.5%和0%。
在这项数据显示后,美国和德国纷纷叫停学术型幼儿园,大力推崇玩耍型幼儿园。所以家长们现在心里有答案了吗?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玩耍和学习应该占有相应的比重,家长们不要急于求成,压迫孩子在应该玩耍探索的年纪去死记硬背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幼儿园的宝宝们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在满足宝宝们好奇心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宝宝灌输知识。我家大宝最近好奇心非常强烈,喜欢问这问那的,小霞好多问题都答不上,还好有《好奇心大揭秘幼儿启蒙翻翻书》,自从给宝宝买了这本书后,宝宝再也不来缠着我了。
喜欢翻开东西看个究竟,是孩子发自本能的好奇心的表现,也是孩子渴望发现、追求突破的表现,20大全景场景,200 张翻页,令孩子惊喜不断的知识点,追随每本书中主人公的脚步,踏上奇妙的揭秘旅程吧!
1、全景跨页,页面开阔精美。
2、故事性强,让宝宝能跟着书中主角踏上揭秘路程。
3、 翻翻书的独特设计,可以让孩子更有兴趣,通过观察发现锻炼眼力和脑力。
4、180度大开本画面平铺,视觉震撼,翻开每一页都会收获如临现场般的体验。
5、每本书包括50个小翻页,语言生动简洁,用最有趣的故事,最简短的文字向孩子普及深奥复杂的知识,满足孩子求知欲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