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间段,外卖单量比较少,万达广场附近的街道上,成排的电动车放在路边时刻待命。
陈大哥一个人坐在电动车上,一边刷着手机上配送软件的页面,一边抽着烟。他说,自己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就会下意识的滑动屏幕,空闲所有时间都用来刷新界面抢单。饭点的每一个瞬间,片区几十号骑手都在盯着界面。
“ 点一根烟的功夫,四块钱就没了。”
01
美团新增 33.6 万骑手,
送外卖真的这么好赚钱吗?
一年前,陈大哥开始在厦门送外卖,此前一直在老家三明的一家工厂当流水线工人。
“2月份、3月份前半个月,是最好赚钱的。在外面跑的骑手少,加上春节补贴,有人一个月能挣1万多。从3月下旬开始就不好做了,很多公司倒闭,好多没工作的都跑来送外卖,能抢到的单越来越少了”。
美团发布的数据,很大程度上也证实了陈大哥的说法——1 月 20 日至 3 月 18 日,美团新增 33.6 万骑手,其中18.6%原来为工厂工人,14.3%原本为销售人员。
即便在万达广场附近这样一个公司多、商家多、订单多的区域,陈大哥也不容易抢到单,“骑手越来越多,但是不少铺头关门,或者撤离,订单就更少了。”
林大哥之前的月收入在6千到8千之间,基本上一个月出勤28天,一天要跑12个小时。在这个行业里,最拼的外卖员早上10点出门后,一直要跑到次日凌晨3、4点才收工,但能赚到一万左右的也只是极少数。
午餐高峰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一天的收入。从中午11点到下午2点,也是他们最紧张的时刻,整个人如同投身于战斗。
“高峰期争分夺秒,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
林大哥说,“午餐高峰期不出意外,大概能送20多份外卖,一天的收入至少有了保障。但要保证这个收入并不容易,半路电动车坏了,和机动车有了擦碰,餐馆出餐慢了、订餐人住的小区太大,或者高层电梯坏了,就意味着这一趟4、5个订单可能全部超时,订餐人可能会投诉,也可能会给予差评。
如果订餐人给了差评,他就要被扣20块,如果他私自点了提前送达,要被扣50块,如果订餐人打电话向平台投诉,他就可能面临200元到500元不等的罚款。所以很多外卖员都是加足了马力在路上狂飙。
“想不被扣钱,你就得做到心中有路,眼中无灯”,知乎上,一个外卖员不无调侃地说。
说起这一年配送工作的感受,林大哥说,遇到最委屈的时候,就是高层送餐,顾客不接电话,电梯又需要刷卡,为了能准时完成配送任务不被差评,自己只能跑着上楼。
但也有暖心的时候,遇到下雨天,有些客人会备注说“下雨天,骑慢点,不着急”,大夏天的时候也会遇到客户在拿到餐食后递给他一瓶水,说句辛苦了。“那个时候就会觉得很感动。”
02
转行送外卖,
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疫情的影响下,转行送外卖的人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林辉就是其中一个。
林辉去年在厦门一家旅行社当业务员,小公司扛不住这次疫情带来的压力,在三月份宣告倒闭。面对生活压力,林辉不敢在家无所事事,于是在网上找了份送外卖的工作。
他身兼两个外送平台,主要配送的区域在蔡塘广场和软二一带。但如今送外卖的行情也不乐观。
午高峰过后,他和另一个转行不久的骑手蹲坐在墙角边聊天,他们在这边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也没接到单。
“最近转行送外卖的人的确很多,也不想着能赚多少钱,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实在不行,我就得再注册几个平台了” 。
说这句话时,林辉抬头看了一眼暴雨将临的天空,“心情和这个天色一样黯淡”。
像林辉这样临时转行的服务工作人员还有很多,KTV的前台、电影院的检票员、酒吧的调酒师无一不是迫于生活压力,干起了这项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
问他转行送外卖后有没有什么感受,林辉说,每天临近餐点的时间段都很紧张,看着配送时间逐渐缩短,电动车越开越快,而下雨天是最难受的。
“雨天路滑,上下天桥连人带车滑下来的事情常用。这一滑,外卖箱里四五个订单都撒了,你得赔订餐人的饭钱,还有可能被人家投诉,别说赚钱,可能一天都白干了。但你说怎么办,下雨天的单子是最多的。”
说起当下城市人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快递和外卖,很少有哪一天能离开它们。但吊诡的是,我们最陌生的,也许正是送外卖的人。
03
我知道别人看不起我们
去年国庆大阅兵,外卖骑手们上了“银河护胃队”方阵,不少人说这是大家的“救命恩人”。
今年三月份,美国的《时代周刊》破天荒地把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放上了杂志封面,表达对他们的敬意,疫情期间正是这些不曾休息的摆渡人给各家各户送吃送药送口罩。
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受到的对待并没有这么地光鲜。即使是倡导职业平等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觉得外卖员是一个非常不“体面”的工作。
“要不是没别的本事,谁愿意送外卖啊。”林辉在说自己送外卖的经历时这样讲。
“常常被冷眼相待”、“很多其他职业的人看不起我们”,另外几位接受采访的骑手们,也都提到“尊重”这一点。而网上则有很多网友吐槽,说“外卖员常常不接电话,提前点送达”,而对于他们在马路上闯红灯更是严加指责。
骑手和用户的矛盾,这跟平台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对于骑手的尊重,只需我们调整一下自身的看法。
前段时间有很多网友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真的让自己对外卖员这一职业改观了许多。以前岁月静好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些基层工作者有多重要,危难时刻,他们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出来了。
但对其他职业的尊重,我想,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态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