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幸福,只为把一切都给孩子,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很多人直到老了才后悔,明明对孩子付出所有,但孩子却不知道感恩,而且永远不会满足满意,成为活脱脱的"白眼狼",如果家长们不想自己也落得这般境地,有些事情真的还是要要早点做。
相信和我有同样担忧的父母不在少数吧!当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二十几年,却发现孩子根本只顾自己不顾父母,甚至连最基本的亲情都不肯给予时,自己心里该是什么滋味?
直到我看到我的一位朋友说出这样的理论“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跟老公说,咱们就把孩子当成未来的白眼狼养,这样至少以后不会太失望”。一开始我被她的论调给震惊了,但听她细说原因后,反而觉得挺有理。
把孩子当“白眼狼”养,父母会在自己身上多“投资”,而不是寄希望于孩子
之前有个新闻,一对父母育有一个独生女,女儿想要出国留学但家里经济不宽裕。反复商量后父母决定卖房供女儿出国读书,但前提是出去了一定要再回来,毕竟家里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谁料想女儿在国外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通知爸妈说自己已经决定在国外定居了。气得老父亲大骂女儿不孝,甚至有了寻死念头。
这件事一时间惹得众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觉得女儿太不孝,父母把老底掏干了她却只顾自己潇洒,老两口的后半辈子该依靠谁?有人觉得父母亲未免太自私,孩子长大成人总要展翅翱翔,当初定的“必须回国”只是为了老两口的晚年考虑,却没考虑女儿想要什么。
其实,如果这对父母一开始就把女儿当“白眼狼”养,事情或许不会发展成这样。女儿想要出国,父母便会综合估量家庭经济状况作判断,决不会做出“掏空家底”支持女儿的决定。这时候的女儿已经是成年人,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完全可以自己去借款或想别的办法,绝不会完全依赖父母。这样父母手里养老钱尚未耗尽,对女儿的“一去不回”反应也不会太大,父女关系也不至于决裂。
更何况,父母若一开始就把孩子当“白眼狼”养,清楚地知道自己晚年不能太过依赖孩子,不自觉地就会为自己的养老事宜做好准备,锻炼身体、购买相应保险、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将晚年提前安排妥当。孩子长大后若孝顺,常回来看老人,便是意外之喜。若是孩子只顾自己,父母也不至于孤苦无依。
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比孝顺长辈,经常和长辈争吵,甚至恶言相向。孩子看到父母的这些行为,会觉得理所应当,无法感觉到孝顺父母的责任感和幸福。长大之后自然也会和父母疏远。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给孩子"回报"的空间,让孩子明白奉献的意义。孩子经过耳濡目染,才能够孝顺父母。
二:教给孩子孝顺的思想
中国古代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家长可以给孩子关于孝顺的图画书,或是给孩子讲关于孝顺的睡前故事。孩子在睡觉前听完了这些故事,在熟睡的时候更会加深印象,他们会根据文字想象出孝顺的画面。久而久之,孝顺的思想就印刻在了孩子的意识之中。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说:注重孩子早期教育与陪伴,是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投资!
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
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我在小的时候总听母亲给我讲故事,这也驱使我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
所以,我准备“沿袭”这个行为!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阅读能够活跃脑细胞,孩子喜欢阅读,就更聪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岁半-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这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羁绊。
绘本里印刷的字体很清晰,纸张也很不错,方便孩子健康阅读。
69.9元全套10册儿童绘本,平均下来一册都不到7块钱,不过就几根棒棒糖或者一顿早餐的价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过就忘,可孩子从绘本里学到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
有需要购买的家长朋友们,点击以下商品卡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