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记得住动画片,却记不住知识点?家长要在“遗忘曲线”找答案

孩子记得住动画片,却记不住知识点?家长要在“遗忘曲线”找答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微博热搜上经常会有"回忆校园"的诸多子话题,其中很多都是关于从小到大在学校里老师的"金句";或者是那些怎么背都背不下来的古诗;或者是只停留在abandon的单词背诵……

因为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我们记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在短时间内记住和掌握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很多家长也深知这一点,不惜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记忆班、速成班、大脑开发培训等等……

我们也常常会好奇,为什么孩子对动画片里的情节倒背如流,却搞不定简单的几句古诗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从"遗忘曲线"中找答案。

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认真地回想一下,在我们几十年的人生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情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

1.受到过极大的情绪波动(注意力集中的)

比如第一次入园、第一次住宿、第一次单独外出、第一次被父母训斥、第一次被老师表扬等等。

2.自己极度感兴趣的事(经过思维主动处理过的)

比如对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对从小到大都喜欢的动漫等等。

3,广泛传播并流行过的(重复获取同类信息的)

比如我们可能没见过大哥大,但我们一定听过,并且能把大哥大和它所属的那个年代联系到一起。

所以,虽然我们对一些事情印象深刻的原因可能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经过了我们的深入思考。

而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有想要极力记住的瞬间或者事情,但是可能睡一觉就忘了,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年之后也被藏在某个记忆的罅隙里找不到了。

就像我们可能记得"你们是我教的最差的一届!"、"这么简单还要讲吗?"、"这题我昨天才讲过"……但是却完全不记得他们讲过的知识点。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引发我们兴趣和思考的,常常不是课堂,而是好玩的段子。

科学家们也对"记忆机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在一次实验中,组织者告诉所有人,必须要记住一定数量的单词,但他只告诉了一半的人,记住了就会有奖励,而另一半的人他并没有告诉。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事先知道奖励机制的人,并没有比不知道的那一半人记得更多。

所以,"愿意记住"对记忆力的提升效果非常小。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对孩子说的"你根本就不想记住这些知识点,光看动画片了!"其实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能够记住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愿意记住、想要记住或者拼命记住的,而是经过我们的深入思考后,出真正进入我们大脑里的东西。

动画片VS知识点,孩子的记忆有"偏爱"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真正能够存留进脑海里的记忆,是经过筛选的记忆,那么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思考。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因此,只有人思考后的信息才会长期进入记忆里。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孩子们在动画片和课堂知识点两者间,他们的记忆会有"偏爱"了。

孩子之所以能够记住动画片,是因为他们在看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地思考,不断地理清人物关系、猜测后面的剧情发展,高潮起伏都非常刺激吸引人。

而在课堂上本来就枯燥无聊,加上只是听老师讲了一遍,自然不会认真思考并作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反刍,才导致孩子记不住。

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中指出:"大脑认为,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你可能就并不需要它,所以可以随意丢弃;而如果你在认真地、全方位地想一件事,那就可以被筛进长期记忆里,是值得被记住的。"

仔细回想我们思考的过程,虽然并没有将整个事情的细节都装进大脑,但是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就保留了这件事情最核心的几个要素。

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意进行提取和还原,这就是记忆的关键。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将课堂知识记得更牢

1.运用"遗忘曲线"进行周期学习

相信大家都一定听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一百多年前,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人类的遗忘规律,并绘制了一条非常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揭示了人类记忆的遗忘趋势:

·我们在20分钟内,就会遗忘58.2%的内容

·最后存留的30%会以渐渐缓慢的速度被遗忘

所以我们要想帮助孩子将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就不能一味地每天让孩子复习,而是要有技巧地根据孩子的遗忘规律进行"恢复"。

在"特定"的时间安排复习内容,会让孩子记得更牢。

比如我们让孩子在考试周先复习语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第一天学完后,在当天的12小时左右再做一次复习。

在第一天学习完这些知识点后,需要在第2天、第3天、第5天、第8天、第16天、第30天……每天进行复习。

而如果孩子在第二天开始学习数学的知识点,就要在第3天、第4天、第6天、第17天、第32天……进行复习。

后面的学科也以此类推。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会发现对于之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并不需要保持每天复习,而复习的间隔也会随着遗忘曲线的幅度减小而拉长。

这个复习周期其实就正好抓住了孩子可能遗忘的时间点,再进行复习,帮助孩子再加深一遍印象,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

而对于之前有思考过、已经记忆深刻的内容就不需要重新复习了,将时间花在孩子记不牢的地方。

只要是对于孩子的学习,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背古诗、背单词、背数学公式等等,都可以根据遗忘曲线进行周期复习。

很多学校的学霸都会在网上晒出自己根据遗忘曲线制定了许多计划表,家长们可以找来借鉴一下,但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商量,选择最好的时间和方式实行周期复习。

2.学习金字塔与费曼学习法:让孩子尝试教会别人

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都采取让学生讲题的策略,这样既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习得,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和费曼学习法中,都提到了一点:能教会别人,才是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将孩子已经在脑海的知识再用自己的方式讲给别人听,等于是将知识再回炉重造、趁热打铁,出来的知识会更坚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记住90%左右的知识点。

同样,这种场景化的经验能够将孩子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成为一个主动的教学者,这其实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和体验,使得孩子不再置身于压抑、被动的环境里。

总而言之,家长可以根据"遗忘曲线"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周期,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讲题而转化孩子的学习角色,既提高技巧还锻炼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更加踏实!

我是小D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86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