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武帝每次一打仗就强行收各种税,各种征兵,真的是穷兵黩武

汉武帝每次一打仗就强行收各种税,各种征兵,真的是穷兵黩武

其实汉武帝末期的情况已经相当严峻了,汉武帝每次一打仗就强行收各种税,各种征兵。是真"穷兵黩武",前期还好有卫青跟霍去病,每次都能打败,最后更是押上国力,发动河西之战把匈奴赶到大漠之外,还有的跑到西域那边。到后期两位大将都不在了,去西域那边打匈奴各种铩羽而归。民间早已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各种不同的起义。但是因为早期很多青年都战死沙场,加上武帝的疯狂征兵,剩下的流民都是些老弱病残,翻不起什么波浪,所以这些起义都能被压制。

我觉得当时的情况比之秦始皇末期真的是有过之无不及,但是民间因为武帝穷兵黩武的操作,已经很难在组织气大一点的反动力量了。其次,武帝亲政后为了集中权力,首先打击的就是宗室和勋贵,也就意味着能够在他混搞瞎搞后振臂一呼威胁他皇位的人都给他打压下去了,提拔上来了一大批文武官员都必须紧紧依附在武帝身边;再加上武帝的聚敛手段多样,手里还有善于搞财政的桑弘羊这样的官来辅助。最后还有一点,当时号称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就是说地方豪强也被武帝的搜刮给榨干榨废了。

再者,汉武帝的折腾相当有针对性,而且是分步进行。非常的老练,非常的有耐心,温水煮青蛙,各个对手都被治的服服帖帖。而且汉帝国已经在文景之治中积累了财富,建立相对集中的中央集中权力,他只不过在这个趋势上更加加强。汉武帝的措施也是循序渐进。首先是迁民。豪强离开原住地,离开他熟悉的环境,离开他辐射的底层人民,只是带走财富,这样就完成了危害的减少。其次就是垄断盐铁。国家国营,拔掉巨富阶层和诸侯国的财源。可谓釜底抽薪。

后期的告缗令,更是让中产阶层以上的家族破产无数,但是这种已经拔光牙齿的诸侯国和豪族,在告缗令面前,已经无能为力,只能任人鱼肉。这种经济浩劫对于国家是巨大损失,因为误伤很多中产阶层,社会财富被国家掠夺支持对外战争,杀鸡取卵。之后的昭宣中兴,恐怕不是武帝能预料的,所以西汉国祚能那么长久,运气的比重要大一些,只能说汉武帝有刘弗陵、刘病已这样的子孙,算是很幸运的。再一个汉朝得国比较正吧。秦朝统一六国靠的是武力,六国百姓不是很服气。又碰到二世这种奇葩,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汉朝呢,高祖斩白蛇起义,为民请命,诛秦灭楚,顺应民意,自然刘家执政的合法性就比较高。汉武帝如此折腾却没有亡国,原因就在于此,当然也有文帝和景帝的治世承平积攒下的优厚资本,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武帝是英主,是明君,在于他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心中明了民生是国之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独有偶,历史上还有一位更能折腾的帝王他也是君临天下的人物,也是运筹帷幄的天子,也将自己父亲兢兢业业积攒下的家业带向了盛世,不过也带向了灭亡,这位的名字叫杨广。

汉武帝后期的好大喜功劳师袭远毫无疑问是真正的瞎折腾,百姓苦极,四方作乱。若不是霍光昭宣的休养生息,给武帝擦了几十年屁股,汉朝早就该完了。而汉朝最终的衰亡,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官僚队伍的膨胀,军队的膨胀,官阀与学阀的崛起与传承,国企的尾大不掉,边疆省的高昂管理费用,儒家与王莽的深度合作,最终要了汉命。汉武帝给汉朝续了命,也深度破坏了既有架构,国家财政失衡最终崩溃。

最后,"折不折腾"这个问题还是视角问题,站在西汉地方豪强地主、商人和承平日久的普通百姓而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肯定是很"折腾"的,毕竟要把汉初以来七十余年蓄积的人财物力投入到与匈奴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肯定是要损害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到后期,汉武帝不得不采取卖官这样的做法,战争的一切代价最终都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以至于出现天下户数减半这样的情况,幸好他及时按住了暂停键,后继人汉昭帝和汉宣帝水平也不差,不然像秦始皇将帝国交给胡亥,加上赵高与之共同作用,就加速了秦朝灭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80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