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萌妈妈
现在似乎衡量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标准,就是钱财的多少。然而决定思想是决定钱财多少的因素,对于一个人来说,财商的好坏,是决定未来收入的。
中国很多家长都是替孩子保管压岁钱的,毕竟压岁钱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小数目,家长的借口永远都是:放我这帮你保管,以后你需要的时候就给你。但是当孩子真的和家长要零花钱的时候,妈妈们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妈,给我点钱”,2位妈妈不同的做法,造就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
同学小米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是乖巧懂事的孩子,每次和妈妈要钱都是紧张的不得了,因为每次要钱的时候,妈妈都会一口回绝,不仅这样,还会把她大骂一顿,她的妈妈觉得小孩子要钱就是乱花钱。
她说当初学校让学生买一本书,价格是5元钱,放学回家她说:“妈,我想要点钱,学校让买书需要5元钱。”结果可想而知,妈妈的回应是:“我没有钱,你们学校总是没事就问家长要钱,不是有书本吗?还买?”
还说了一堆学校怎么怎么样,然后就去做饭了也没说给还是不给。结果当天妈妈打麻将收到一张5元的假币,丢在了桌子上,于是她就带着假币交给了老师,但是被发现了。
被叫到讲台上的那一刻内心五味杂陈,感觉自己就像是小丑一样。同学们也都笑话她特别丢人。虽然最后交上了,但是这件事对小米的影响很大,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即使现在长大了,有了很不错的收入,但是每次花钱的时候还是喜欢斤斤计较,经常讨价还价,为此还经常和老公吵架。
但是小米的表姐和她的情况确实正相反的,她说有一次去表姐家玩,当时表姐想买零食,就问她妈妈:“妈,我想要点钱。”
她的妈妈却很温柔的问:“要钱做什么?你要和我说说,我才知道这钱要不要给你。”听了表姐的解释之后,她妈妈说:“可以,但是只能给5元,带着小米计划好买什么,两个人都要有,然后这钱要从你的零花钱里面扣除。”
表姐高高兴兴的说好,就带着小米去买零食了。长大后的表姐为人处事都很大方,更受同事喜爱,婚后老公也是百般宠爱。
小米和表姐的对比,反差是非常大的,一样是年龄差不多,但是面对生活和价值观确实完全不一样的。
当孩子问:妈,能给我点钱吗?这句话时,既是对金钱观的认知,也是孩子对今后人生的定位,而2位不同妈妈的方式代表着不同的金钱观念。
那么,当孩子问到这样问题时,家长应该如何做?
- 1. 不要一口回绝或者答应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一口回绝或者答应,如果孩子每次都能轻松的从父母那要到钱,他就会觉得钱财来的非常容易,花钱也会大手大脚,甚至产生攀比心理,越来越物质化。
一口回绝也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家长直接的拒绝,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产生没自信、懦弱的心理,影响亲子关系。
- 2. 先了解情况再进行教导
孩子对金钱的观念都是一点点累积的,是从父母对金钱的认知中形成的自我金钱观,也决定了以后的人生价值观。
当孩子问:妈,能不能给我点钱?时,家长应该了解用钱的缘由,给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金钱,让孩子有一定的概念。
现在很多家长对“穷养富养孩子”的概念还不完全了解,然而我觉得除了生活的物质,更应该建立在思想之上,只要家长做好榜样,才会给孩子今后人生做好基础。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难免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难题,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是尤为重要的,很多新手爸妈都是没有经验的,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孩子,这个时候不妨借助书籍的力量。
推荐给你们这套我一直在看的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好性格让孩子受益终生》、《好父母不吼不叫》。
这几本书让我知道了如何与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怎么和孩子说他才能听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