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吴晓波|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

吴晓波|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

导读: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他们遇事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


正文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大概是12年前,我在一本广告杂志上偶尔读到。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年轻人。


是这句广告词突然间让我明白了什么,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享受生活。


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18岁的女儿。


此刻是2014年12月12日。我在机场的贵宾室完成这篇文字,你和妈妈在旁边,一个在看朋友圈,一个在听音乐,不远处,工人们正在布置一棵两人高的圣诞树,他们把五颜六色的礼盒胡乱地挂上去。我们送你去北京,到新加坡音乐人许环良的工作室参加一个月的强训,来年的一月中旬,你将去香港,接受一家美国音乐学院的面试。

说实在的,我的18岁的女儿,我不知道你的未来会怎样,就好比圣诞树上的那只礼盒,里面到底是空的,还是真的装了一粒巧克力。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


塞林格说:“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


立冬既过,窗外绿深红浅。顺手抓着一本陈从周的《说园》,录下一段文字: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


这段文字,抄下来就很舒服。西湖边有一郭庄,据说是陈从周的最后一个作品,也是他最喜欢的园林。琼瑶的《烟雨蒙蒙》取景此处。前些年,我常带人去那里喝茶。郭庄很小,却曲折从容,妙处无穷,深得“借”字真味。现在想来,真好比做一篇文章,傍着一个著名的西湖,却自营造出一份独属的景致。


好文章,好人生,亦当如是。


这些年写作企业史,常感人物故事纷涌而来,难以取舍,而时空一庞大,竟有驾驭不住的恐惧。读了从公的道理,很是受益。


上月,还独自一人去中国美院边潘天寿的故居游览,在他的立天大画前徘徊良久,看他谋篇行笔的大局和细处,当时已若有所悟,今日读《说园》,再次回味其中巧妙,如清茗入口,实在受用。


近年来,还突然喜欢看建筑师、设计师的文字,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实用感是我们这些做文章的人需要学习的,房子是建来让人住的,服装是裁剪出让人穿的,所以,合体舒服是第一要义。做文章是让人读的,也应该这样。山本耀司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他很喜欢从老照片中吸取灵感,他说自己有很多世纪初人像摄影的图书,喜欢那里面人与衣服之间的关系,人们穿的不是时尚,而是现实。


或者换句话说,山本耀司希望他设计的服饰能够给穿它们的人这种感觉。我想,这是一种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穿着认识自己的感觉,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自己,而非衣服或时尚。


这样的体悟又岂仅与服装有关。大抵造园、作画、裁衣、行文、做企业、为人,天下一理,若胸中格局足够,无论大小都不足惧,关键是大处能容天地,小处能觅细针,须控制事物发展的节奏。所谓经验两字,经是经过的事,验是得到印证的事,都与实际有关。


这些道理,都是在中年以后才慢慢体悟出来的。


香港作家董桥说,中年是一杯下午茶。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过30岁,正在忧伤地听侯德健的《三十以后才明白》,从来没有想过它离自己到底有多远。

几天前整理书橱,顺手拉过一本董桥的老书,一翻开就碰到这段眼熟的文字,竟突然有了白驹过隙的悚然。


林肯说,人到40岁,就该替自己的长相负责了。这样算来,我替自己负责的日子已经有些年份了......


还想到一个故事。


美国嚎叫派的诗人艾伦·金斯堡早年狂放不羁,是嬉皮士的精神领袖,过了四十后,居然喜欢西装革履。有人不解地问他,这位老兄说:“我以前不知道西装是这么好看,这么舒服嘛!”


人过了四十,才突然开始享受寂寞。梁实秋说,“我们在现实的泥中打转,寂寞是供人喘息几口的新空气,喘几口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里去。最高境界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只要有一刻的寂寞,我便要好好享受。”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塞林格,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曾经说:“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喝下午茶,对自己的长相负责,西装革履,卑微而平静地活着。


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他们遇事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


文章素材来源于《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图片来源:CC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17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