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后浪》感动了中年人,然后呢?

《后浪》感动了中年人,然后呢?

来源丨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丨李南京


101年前青年的街头呐喊,在当代青年心中已掀不起半点波澜。本以为今年五四会平静度过,没想到朋友圈却被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刷屏。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52岁的“前浪”何冰用老一代激情澎湃的朗诵腔,毫无保留地赞美年轻人。

然而,朋友圈里转发却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有人质疑它爹味十足,就像老年人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年轻人,就这么干,没错的!虽然表面上是表扬,是赞美,但体现出来的,却有一种油腻的讨好感。

一手转发给高二的妹妹,看了不足30秒就被她关掉了,严肃的言论和略显说教意味的辞藻,想必不会是00后们所喜欢的。

网上有个评价是:只要转发了这个视频,就是中年人,只要没转发,才是年轻人,大家没刷完视频,却开始着急站队,那么你到底是前浪还是后浪呢?


想必有一批人会疑惑:自己到底是前浪还是后浪的人呢?

但当你开始疑惑时,其实你已经落后于时代,至少在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开始沦为前浪了,你就少了一点进取的锐气。

看看演讲词的一些原文: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先谴责了一下:一代不如一代,谁会这么说呢?就是那些已经不再奋斗的,自以为功成名就的前浪们,才有闲工夫这么说,才有闲工夫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没有什么好羡慕的,这个时代,不也是你正在生活的时代吗?凭什么要看着后浪,而不是一起继续浪?是身体不好?精力不够?还是已经变得懒惰,给退位找了个借口?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话说,很多已经40岁、50岁的人,一样在学Python,一样在学英语,一样在学艺术,一样在欣赏电影,一样去远方旅行,一样在创作自己的Vlog,甚至一些作品水准让年轻人羡慕不已。所以,很多人确实年龄大了,但他们不是什么前浪,他们一直在浪,没什么前浪、后浪的说法。


只有不浪,只有浪不动的人,才自诩为前浪,才去看着自己定义的后浪,才去羡慕继续浪的人。他们不过是给自己已经逝去激情的内心一点安慰。

我们可以找借口——“看,我已经老了,浪够了,世界是年轻人的,你们赶紧去浪吧。”殊不知,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浪到死。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五四精神”,我们终将老去,但永远带着年轻人的烙印,这个时代属于所有“向前进”的人们。


或许根本没有前浪和后浪之分,有的只是不断激起的那些浪花。但我们确实需要“鸡汤”和“信仰”,毕竟活得出彩越来越难。

但这碗鸡汤似乎还带着区别,那些气势恢宏、刚毅的形容词更多从男性角度出发,这也难怪,谈及五四青年节,更多人会将其定上“男性”的标签,致敬年轻、刚毅、勇敢的“五四精神”。


但我们依然渴望在这样一个热血的节日里,致敬那些坚定、温柔、独立的“木兰精神”。毕竟时代,早已不能忽视这股柔软的力量。

与其纠结于前浪与后浪,不如此刻就浪起来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272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