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代表人物,那就是北宋时期的包拯和大明朝的海瑞。包拯以公正执法、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廉洁奉公而扬名四海,号称“包青天”,千百年来是老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人物,在民间,包拯就是位神一般的人物,有许多的传说、轶事流传至今。
包拯(999——1062),子希仁,庐州肥东县人,1027年中进士,累迁至监察御史。曾向朝廷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又改任知谏院使,多次不畏强权、弹劾权贵。曾在大殿上因与皇帝发生争执,喷了仁宗一脸唾沫星子。后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转任河北都转运使。再入朝历任权知开封府尹、权知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佑六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又因面黑,铁面无私,被权贵戏称为“包黑子”。嘉佑七年,包拯逝世,享年64岁,宋仁宗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民间多认为包拯是天上奎星转世,因此能断案如神,传说他每遇冤假错案难以断明时,都会卧床假寐,灵魂却离开肉身去阴间找阎王对证,从而成为断案能手,几乎无案不破。当然,这只是传说,代表了老百姓最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包拯代理(权知)开封府尹仅仅一年,又能替老百姓断多少案子呢!他主要的功绩也可以说是特点是敢于弹劾权贵,甚至皇帝他也敢当面怒诉,还有就是严格执法,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驸马)犯了法,落到包拯手里,他是毫不客气,该打的打、该铡的铡,连皇帝讲情也不准。至于替老百姓申冤,那倒是没有多少。
我们今天暂不讨论包拯的破案能力,只研讨一下他的廉洁问题,公正必须廉洁,没有廉洁也谈不上公正。包拯是清官,自然是廉洁自律的好官,那么问题来了,包拯为什么没有贪污受贿呢?真的是他的思想觉悟高、品质情操佳吗?答案是你可能想不到!因为包拯没必要贪污受贿!他的收入放在今天,就是年收入超千万的超级富豪,说他是家财万贯一点也不过分,假如换作是你,你会贪污受贿吗?也不会。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包拯的收入状况,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收入到底几何。
大家都知道,大宋朝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社会生产力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遗传下来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朝繁荣富强的真实写照。普通老百姓家里也是小康生活,不信请看武大郎,一个卖炊饼的就可以买下一座二层小楼送给小潘居住。朝廷国库里的钱多到花不完,串钱的绳子时间长都烂了。国家有钱了,官员的待遇自然差不了,再加上王安石变法给朝廷带来的巨大利益,北宋实在是一个富裕到流油的王朝。前几年南海海底发现的一艘沉船上,装有大量的钱币、瓷器,这是条南宋时期做外贸的商船,这都佐证了两宋时期繁华富裕的盛世程度,不亚于今天的京沪广深。
包拯时期的社会制度是高薪养廉,当官的收入高到你怀疑人生,我们来看一下包拯做开封府尹时的具体收入:每月粮30石,柴60捆,公钱1500贯,地20倾(2000亩),这2000亩地包拯是租出去的(他也没时间种),然后坐收租金,请注意,这2千亩地是不用缴纳税赋的,算是朝廷给他的福利。这样算下来,包拯一年的收入是:360石粮,720捆柴,18000贯钱,再加两千亩地的租金。另外,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也有额外收入,是公钱1656贯,46匹绢,100两棉。两千亩地的年租金约为2000石,还有府尹每月的添头(补助)100贯,冬天还有15秤的木炭免费供应。
宋朝一贯是1000文钱,也就是一千个制钱,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一贯约折合人民币650元。这样一算,包拯的所有年收入加起来,折算成现在约为人民币1368万元!怎么样,吃惊不?如果让你来当这个官,每年有1368万元的工资收入,你还会去贪污吗?
当然,这是当时的制度决定的,也不是包拯一个人这样,朝廷所有的官员都有很高的薪水,包括著名的宰相寇准,他的奢侈豪华、挥霍无度远超包拯。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国家有钱的前提下。所有终宋一朝,腐败的现象很少,这都是高薪养廉带来的成效。再想想明朝的官员,那真叫一个惨字了得,俸禄低的吓人(七品县令一年才60两银子,别的什么也没有),每月五两银子对于普通人家还能过得去,但县令是一大家子,包括夫人孩子、佣人、丫鬟、门卫、账房以及烧火做饭的下人等等,县令的工资根本就养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大明朝官员大都贪污受贿,朱元璋制定吓死人的酷刑(剥皮抽筋),也阻挡不了官员们前腐后继的步伐。
当然,高薪养廉这个道理朱元璋也懂,无奈明朝穷,没有钱来高薪养活大批的朝廷命官,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元璋穷苦人出身,本身就仇富(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他极端痛恨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哪怕沈万三奉献了那么多的钱给朝廷,也被他找理由杀掉了。朱元璋还令江浙一带富裕地区缴纳三倍的税赋,因此他也给官员制定了极低的俸禄和极苛刻的惩罚措施,官员贪污60两银子就杀头,而且老百姓有权将贪官直接扭送到上级衙门受审。据统计,朱元璋在位31年,杀了15万贪官,但即便比如,大明朝的贪腐现象一直不断,直到崇祯时期明朝将亡也没有改观。
因此,海瑞没法跟包拯比,海瑞是真穷,给母亲祝寿上街买点肉也要借钱。海瑞去世后,余财连棺材也买不起,是同事与好友凑钱给海瑞料理了后事。这样一比,包拯比海瑞就幸福多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