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北大校长直言:有些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但长大后多半没什么出息

北大校长直言:有些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但长大后多半没什么出息

作者/萌妈

编辑/萌妈


张先生在小区倒垃圾的时候,听到了楼下老人的谈话内容,其中有个老人说,在商场中有一个免费,专门提供给孩子玩耍的场所。因为不要钱,老人每天都带孩子去玩,而且有时候还特地教孩子,顺走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玩具。

在老人的教育下,孩子每次去都会主动观察一些小玩具,然后塞入口袋中带走。老人在说起自己孙子的时候洋洋得意,但这样真的好吗?

北大校长直言:有些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但长大之后,多半没什么出息,特别是这3类。

哪三类?

1、小聪明

光有小聪明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时刻表现出来,有时候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来获得某些便利。当孩子尝到甜头的时候,他们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强化,并延续这样的风格做事。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但有些家长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反而还鼓励孩子。

2、耍手段

家长们都会要求孩子做很多事情,但一般来说这些事情都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在没办法逼迫他们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开始耍手段。比如当孩子写作业时,父母看在旁边,孩子就会装作认真的样子,一旦父母离开,孩子就会放松,时不时拿出玩具来玩玩,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3、喜欢流泪,博得同情

这些孩子有很多,在父母教育时,他们会因为父母稍微骂了自己几句而大哭,实际上,孩子的哭闹是在观察,家长是不是关心他们,所以才会一次次地尝试。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告诉他们,哭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且自己也不会受这种威胁。

孩子的这些行为,说到底还是家长教育的不到位,为了让孩子长大之后更优秀,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纠正。

如何纠正孩子这些小聪明?

第一:起到榜样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不管自己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此时家长应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桥梁。

家长的很多习惯或者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小朋友也会模仿大人的言行,父母首先要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什么行为是对的,自己起到示范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就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件事,脚踏实地,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意义的多,同时也有作用得多。

第二:耐心教育

由于年龄的关系,小朋友对于很多行为其实并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所以很容易会做出一些错误的事,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家长除了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之外,教育时也要注重耐心。

一来是因为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心以及呵护,如果他们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不管做什么事情,父母都是严厉斥责的话,那么教育的效果肯定没有那么好,有时候孩子还会畏惧,甚至憎恨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来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做事的后果,只是单纯想获得某样东西。家长可以耐心告诉孩子,他们这么做之后会产生的后果,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想要一件东西时应该怎样去获取。

结语:

这些在小时候看似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的正确指引和教育的话,那么很容易会被误导,甚至变得越来越糟,从而走入歧途。因此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我是@萌妈经验说,一名职场妈妈,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帮助宝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39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