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下午课后,还有一些时间,于是想着回乡下老家去看看父母。
有点闷热,太阳躲进了云层,没有一丝风。
一路上,翠绿欲滴,车辆疾驰。
我驱车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看见一些房屋掩映在树丛中,房屋周围偶有果树开满了细花,散发出一阵一阵的清香。
我回到老屋。
看见老父母正在吃饭,他们坐在门口,煮的面条。老父母现在每天一般都只吃两顿饭,上午九点多吃早饭,下午四点左右吃午饭。
晚上一般都不吃饭,每天晚上二老很早就关门睡觉了。
老父母年龄都很大,老妈妈今年就满87岁了,老爸比老妈小几个月。
二老生活在老家,在房前屋后自己种一点庄稼和蔬菜。他们年龄大了,听力不好,眼睛也不太好使。
每次回老家,看见二老独自生活在老家,心里总觉得很愧疚。不能在二老身边尽孝,由于一些原因,二老也不能和我一起生活。老妈妈也不愿跟我生活在一起,怕给我带来麻烦。
我每周只能在课余抽一点时间回去看看他们,顺便给他们买一点吃的回去。
老妈妈看见我回来了,就停下来不吃了,一双浑浊的眼睛看着我,头发斑白。
老父亲也没有说什么,自顾自的吃着面条。老妈妈用自己的时间来衡量我,问我:你吃饭了吗?
那个时候,其实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老妈妈一生勤劳,节俭。小时候,由于我们兄弟姊妹多,家境非常困难。爸、妈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艰难的支撑着我们的家,养育了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现在和老爸独守老屋。
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对时间已经有点模糊。
耳朵也有点背,很多时候,对他们说话,他们都听不清楚。
老妈妈一生好强,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会懂很多很多的道理和俗语。比如教育我们要有恒心的时候,就说:男儿无信,盾铁无钢,女子无信,烂草无瓤;教育我们要有志气的时候,则说:人穷志不短;教育我们要学会乐于助人,她会说: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但是因为母亲的好强,造成了她性格刚毅倔强,爱骂人爱抱怨,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受不得别人的气,看不得别人的脸色。而且年纪越大,这种表现就越厉害。以致于我们儿女,和她说不上几句话,她就可能会吵起来。加上由于她耳朵不好使,有很多事情,只听了个只言片语,她说出来的时候,就都变了样。
老妈妈年龄越大,却越爱管事,不管是哪个儿女家的事情,她都想管,她都要管。其实她这个管,是完全不起任何作用的,她这种管,其实是她作为母爱的天然表现。但是她不能意识到,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自有自己的主见,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的这种管,反而给儿女们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有时候会因为很小的一点事情,老妈妈就会生气,然后又是哭又是闹。让我们作儿女的心里也很难受。
由于性格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老妈妈与身边很多人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
我每次回家,都尽量少说话,让老妈妈一个人说,我只是倾听,否则就会吵起来。弄的老妈妈和我的心情都不好。
二老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基本上还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老家,养了一只猫,一只狗,几只鸡,种了几块菜地。
这些就是二老平日里全部的生活寄托。母鸡下的蛋,老妈妈也总是留下来,我回去的时候,她每次总会叫我带上一些。
母亲属鸡。她这一生,就像一只勤劳的母鸡,每天起早摸黑,鸡鸣则起,夜深不息,到处觅食,想方设法养大我们兄弟姊妹。记忆中,母亲年轻时候,每年总会喂养几头猪,还有很多的鸡、鸭、鹅,用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补贴。
近些年,老妈妈年龄大了,每年就只喂养了一些鸡们。
我多次劝她别喂养了,她总是说,喂一些鸡,自己可以吃上一些鸡蛋,还有一些人情交往,需要用自家的鸡蛋去送还一些人情。
她嘴上常挂着一句话:人情大如盖,锅都要提去卖。
其实更多的时候,那些鸡们生的蛋,都是被我们儿女和亲戚吃进了肚子,老母亲则很少吃到。
老母亲边和我聊着,边吃面条。饭后,她将剩下的汤汁之类,又混合了几块红薯和一些别的东西,喂了小狗,喂了老猫,喂了鸡们。
老母亲驼着背,忙这忙那,不停的在我眼前走过。看着老母亲愈发矮小的背影,满头斑白的银丝,我鼻子酸酸的。
老爸说,要是这几天下一场透雨,就好了,那些庄稼苗苗都需要雨水。
时近黄昏,我忙着赶回学校,还有晚自习。
一些农家房屋上冒出了炊烟,随风飘散。
起风了,也许今天晚上会下雨吧。我在心里默念着。
2020.4.16
此乃一篇随笔,原创首发,感谢朋友们阅读赐教点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