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作者: 十点读书
《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一书共由20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着作者的或曲折经历,或内心独白,但总体来看,这20个小故事告诉读者了收获美好的三个秘密: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无论对于身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还是初出茅庐的男女,亦或是像我一样在职场翻滚几年的人来讲,无疑是一本非常棒的枕边书。
20个故事,温暖人心、让人动容。一个个故事里,阅读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不舍,感受坚韧、豁达、遗憾的情思,体味生存、生命、生活的况味。虽然没有大历史的波澜壮阔,没有社会百态的白描,更没有时代的侧面和缩影, 或许显得单薄空洞,可这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啊。
这些文章都很贴近现实,无论是浪漫曲折的爱情,温润如玉的亲情,还是生活沉淀的智慧,都给人以无以名状的感动和力量。生活已如此艰难,正如《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一文所说,粗茶淡饭不要紧,朋友散场没关系,兵荒马乱也无所谓,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一盏红烛,一杯烧酒,可饮风霜,可温喉。
2.
《愿无岁月可回头》
作者: 回忆专用小马甲
《愿无岁月可回头》的故事都有一个风格,朴实无华,一则是语言文字的简洁,没有多余的华丽词汇,都是直抒胸臆的语言组合,一则是故事情节的朴实亲切,看似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我们自己上演的情节;三则是情感的单纯真挚,没有曲折离奇的刻意。
小马甲的文字不动声色,却非常有感染力。在回忆与青春、社会与现实面前叙述一个个平凡的人生:帅帅、刘匿名、亦山……这些主人公都普通、朴实,不像书中人物,更像来自我们身边。还有他印象中的姥姥姥爷,他的萌宠:虎子、波仔、妞妞和端午……
字里行间让人感觉踏实而又温暖,姥爷恭恭敬敬的品瓜,姥爷扎风筝,姥姥变着花样的做吃的。几笔勾勒,跃然纸上。看到这些,让我想起远在家乡的姥姥和已与我们阴阳两隔的姥爷。淡淡的思念萦绕心间,好的文字作品就是这样,总让人想到自身,想到亲人。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结果”,扉页上的这句话贯穿全书,我想也是回忆专用小马甲的人生理念,如此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这样去记录周围的人、事和宠物,这也是活在当下的一种态度,只要当下,无所谓未来。就像他在《刘匿名》中写的结尾:“愿你能放手一搏,快乐的活在当下,不计对错,能坚持自己所爱,不用解释,又被世界善待,愿岁月无可回头。”这是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只在乎这一秒,尽兴的活着,尽兴的去爱此刻就是结果。
《愿无岁月可回头》,我理解为我们不需要去回味过往的岁月,只需要努力去过好当下的每一个日子, 因为原本就无过往可以回头。就如封面所说,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结果。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3.
《去别处》
作者: 顾前
顾前的小说《去别处》,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之所以说“很有意思”,并非是因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个多么事迹突出的人物,也不是因为小说里讲述了多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而是因为,一个在本乡郁郁不得物的小人物,跟随时代大潮到海南来淘金的时候,却什么也没有淘到,倒是淘到了“一地鸡毛”,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离开海口返回老家,而且是“明天就走”。回家的决定下得很艰难,倒并不是因为对这里有多么留恋,恐怕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了面子问题——但当生计已成为了第一需要,当失望一而再、再而三接踵而至的时候,里子都快没有了,面子也就可有可无了。
小说的最后,在发现自己在海口的生活其实已经又“陷入了一个糟糕透顶的泥潭”的时候,许亮终于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别处”终归只是别处,“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更何况“梁园”的好只是对别人的好,对他却根本就不是“梁园”呢!他要回去,而且“明天就回”。这个决定有点艰难,对于许亮来说却未曾不是一种解脱。他无比艰难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也终于宣告了他的“别处梦”的最终破灭!他本来就是一个小人物,又何必过于在意别人对他的评判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
顾前塑造的一系列边缘人物内心固有的善良和温暖,他的文学世界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的波折无法击碎温暖而美好的事物。顾前笔下的日常生活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顾前的书写一向是节制的。他用平实的口吻叙述了人物的生存体验,克服了刻意营造压抑氛围的夸张和矫饰,以真实感取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小说中呈现为一种平稳过渡的状态。事件的开端和结尾是和缓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短暂的。通过后现代理论进行分析顾前的小说是不合时宜的。唯有与他站在一起,以灵魂与灵魂对话的方式,倾听内心深处的呢喃细语,方能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孤独和人文关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