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将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纪伯伦《先知》
我们曾沉浸于爱的愉悦之中不可自拔,却也同时苦于爱所带来的的伤痛与折磨,无数个深夜我们曾祈祷感谢上苍赐予的厚爱,却又在无数个深夜奢望时间回转,不曾相遇。就在这之后,让我们扪心自问:爱到底是什么?为何要爱?
爱是我们精神的向往,是一切有情感的人的自我需求。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当爱召唤你们的时候,请追随他,即使这条路上坎坷而艰辛。当他用羽翼包围你们的时候,请屈服于他,即使羽翼之中藏满刀剑,当他说话的时候,请相信他,即使最后梦想破碎,心如荒林。"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爱除了甜蜜还有痛苦,可是无数人还是趋之若笃,明知道那伤痛远大于肉体上的痛。
可是人生而有感情,对爱的需求乃是与生俱来,小时候渴望父母之爱,年轻的时候渴望友谊之爱,成年的时候渴望灵魂之爱,与其说我们在追寻,不如说我们一直在被爱所召唤,一直跟随着他的脚步。
不要问我们为什么需要爱?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就好像我们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穿衣服一样,只是我们身为人的本能需求,因为人不单单只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不必责备自己太过多情,也不必事后觉得自己太傻,如果爱都是错的,那这世上就没有比他更对的东西。我们所恼恨的其实只是用错了爱,对错了人。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和妻子是相亲认识的,不足半年就结了婚,朋友有些生意,生活比较富裕,可是就在结婚的第二年,妻子就和别人跑了,朋友自然很受打击,因为他真的很爱他的妻子,他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又过了一年多,他的前妻回来了,她被那个人抛弃了,原因是她患了重病,前妻涕泪横流请求朋友的原谅,朋友原谅了她,并且花光了积蓄为她治病,可就在前妻病好之后,朋友以为以后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前妻却因为他没有了钱,又再次离开了他。正当我们担心他的时候,他反而笑了,说自己至少问心无愧,以前总是放不下,可是经历了又一次之后反而放下了,心里反而没有那么多的痛苦,以前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心里总是对前妻充满了愧疚和悔恨,可是现在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只是对方却不是个值得爱的人,这让他反而又对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希望。
人们不论什么时候总是需要爱,因为那是我们作为人的本能,所以不论我们经受了什么样的伤痛也不必自暴自弃,因为爱在给予你快乐的时候也带了伤痛,我们不能只接受快乐而拒绝伤痛,因为爱本身就是这样的。
磨难和痛苦只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爱如同一捆稻粟,他将你束聚起来,敲打你让你赤裸,筛分你让你脱去皮壳,碾磨你让你洁白,揉捏你让你成型,最后烧烤你让你坚硬。"
就好比人不经过失败就不能真正成长一样,爱也是如此,我见过很多经历过爱的伤痛的人,他们往往更成熟更懂得珍惜,当然也有些人承受不住选择永远放弃。
爱就像一块磨刀石,我们所有人都要在上面经历一场磨砺,要么你变得更锋利,要么承受不住而断裂。所幸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自古情关难过,在《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八十一难,其中在女儿国的一难,以前总认为最简单,直到后来才明白这是最难的一关,经历过这一关之后的唐僧才真正的坚定了自己的意志。
磨难其实就是一种修行,一种精神上的修行,只有经过这场修行才能真正明白爱的真谛,甚至生命的意义,因为这世上生命才是最珍贵的,当我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爱不是一切,那只是我们所需求的其中之一,只不过它太深沉,带来的苦难太重,让人们无法忘却。
过度温存的爱只会毁了自己。
纪伯伦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爱在爱的过程中就已经满足。
如果我们爱仅仅只是为了占有,那你注定逃不过爱的筛打。如果你只想要爱带来的快乐与安逸,那就像是穿了一件厚厚的躯壳,在一个没有冷暖的夜晚欢笑,但却不能尽量的欢笑,你将哭泣,却不能尽情的哭泣,因为你体会不到最深刻的爱。
很多人总是说以后再也不会付出那么多的爱,让自己再受到伤害,可是如果是这样那又何必去爱呢,想爱却又不愿尽情的去爱,得到的最终只是一场虚假的爱,内心依然孤独。
我们寻求爱,是因为在乎那爱与被爱的过程,即使知道那是飞蛾扑火,却也在所不惜,这是爱甚至是生命的真谛之一。
但是我们确实不能过度地去爱,因为一旦你过度地去爱,就意味着你将会过度地索取,一旦你索取到的达不到你的期望,就会毁了这份爱,一切的苦难将会从这里开始,最终走向灭亡。
爱是付出而非索取,我们之所以付出,是因为有人需要,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被需要的人,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在成全别人,而是为了成全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人。就如同纪伯伦在《先知》中所说那样:
"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山,他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被艺术之星罗丹称之为20世纪的布莱克(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著名的画家、诗人,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纪伯伦的代表作主要有《疯人》、《先驱者》、《先知》、《人子的耶稣》、《神与沫》,其中《先知》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译文源自于冰心在1931年完成的作品,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译本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4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