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钱还是买房?这似乎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因为今年的风波,很多人认为房地产过了红灯区,很难再有大面积盈利,宁愿把大把现金留在手里。日前央行披露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亿元,虽然“报复性存钱”的说法持续刷屏。但那点利息连通胀都跑不过,更别说房价了。不过,房市向来骚操作就多,尤其是涉及到钱的问题上,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多了。近期,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又开始出现“抢房潮”,深圳的更是吸引了全国眼球,不仅迎来央行1天内两次出手,背后还隐藏1个规律。
深圳房市“低息套现”一条龙?央行彻查,新华社发文痛批:顶风作案
4月20日,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下发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紧急自查经营贷购房情况。具体来看,首先严查银行经营贷余额,其次严查贷前准入情况,最后是严查贷款管理情况。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说的确实没错。房说君认为,要知道,近期央行频繁降息,一次次动作都在强调着:经济放水,钱只能流入实体经济,帮扶中小微企才是第一对象,至于楼市,依旧是“房住不炒”为先。然而在部分城市高额贴息的诱惑面前,钱真的不会流入楼市吗?难!
在房说君看来,这次深圳的“聪明人”就巧妙抓住这一点,利用原本扶持中小微企的金融利好政策,先是房屋抵押贷,再把贴息福利最大化,层层运转,把资金套出来“低息”炒房,甚至形成一条龙服务链,一鱼多吃。最终的房贷利率能做到年化1.5%上下,远低于正常水平。当然了,深圳能在风波期间重新上扬,绝非偶然,个别楼盘的火热,也因为先前累积的需求得到释放造成,可以说,只要需求还在,当地市场还能继续下去,不过,投机者不可能再顶风作案了。
22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了初步排查情况,虽然确实存在全款买房再申请经营贷情况,但规模占比很小;几乎同一时间,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不管是按揭还是经营贷款,要求银行监控资金流向。随后,深圳银保监局已督促银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更令人关注的是,楼市作妖炒作之风已经引起央媒注意,新华社发文痛批: “经营贷”不仅违规套取了利率差,还规避了限贷政策。
重点是,央媒这篇文章提到“房抵经”的3个关键“前提”,实体经济受损、股市行情不好、各类理财收益下降。房说君认为,这本该救企业于水火的“救命钱”,竟被这群购房者利用,将楼市作为资金避险的港湾。只是,把一大笔钱注入到楼市里面,想无声无息却很困难。从此次全面彻查的力度来看,估计是准备把整条房抵经的企业都捋一遍,相信不会手软。
央行1天内两次行动,一觉醒来,炒房者“又没钱”买房了
比深圳自查文件的更早时间,央行发布最新一期的LPR报价,其中一年期利率为3.85%,较上期下降20个基点;五年期利率为4.65%,较上期下降10个基点。意料之中的LPR双降,虽然5年期报价又往下调整了10个基点,已经算是诱惑力满满了,但相较于1年期来说,还是差了很大一截。所以说,央行时隔5年首次大行动,20BP的非对称降息,会导致短期利率大幅下降,加上今年以来货币面持续宽松,投机资金也会绕道进入楼市,顺势成为房价的助推器,如同现在的深圳。
要知道,这些年当地楼市一直热度不减,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背后不会少了炒作的因素。据国统局3月70城新房价格,深圳同比涨幅居京沪广深首位,再加上去年9月取消了二手房部分豪宅税之后,业主的抱团涨价思维泛滥,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房说君认为,贴息贷款、房抵经都是短期资金,而房贷则是长期贷款。用短期资金来撬动房价,是不折不扣的加杠杆行为。这种局面,显然不能被银保监会、央行默许。
在房说君看来,总之,低息贷款是存在的,但绝不是用在买房上,包括央行此前降准5500亿,一系列的政策都是从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出发,再加上深圳的惠企16条。有因必有果,随着深圳落户门槛降低,城市实力又带来楼市信心,这笔钱让大量炒房客看到了新机会。所以,央行1天内两次出手,是不是很“巧合”?其实3月至今,深圳豪宅抢房的新闻屡上头条,一直没行动无非是让子弹多飞一会,而近日重提房住不炒的高层会议,就是2020年楼市调控的转折点。这是央行逆周期调节的信号,也是隐藏在背后的1个规律,没必要过度解读。
房说君有话说,这下好了,一觉醒来,炒房者“又没钱”买房了,正如去年的矛头直指苏州一样,今年的典型就是深圳,当一个城市的房价开始引起更高层的注意时,这个口子如果堵不上,后果会非常严重。毕竟杭州在后面已经被“收拾”了,再不加紧楼市调控、控制资金流向,那么还会有更多城市照搬学样,到时候企业可就凉透了。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小羊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3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