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焦虑天性: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娱乐?

焦虑天性: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娱乐?

所有的娱乐,都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


在我们的一天之中,有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娱乐上面。

这一度让我特别心疼,因为不论是我还是跟我一样的同龄人,都被娱乐给耽搁了。

模型君认识一个同学,他每天醒着的时间除了吃喝拉撒加每天的一两节课,几乎全泡在了娱乐上面。如果他能把那些娱乐时间的抽一半出来用于学习和成长,那该有多牛逼。

当然了,我这是吃饱了瞎操心,自己都没打理好,怎么能要求别人做到呢?

朋友前段时间安利了一款APP,叫做屏幕时间助手,可以看到你一天之中在哪些软件上耗费的时间。

天呐,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除了用于一些学习的时间,我大概每天有4个小时花在了不经意间的娱乐上。这些时间包括刷各种动态、看视频、看各种内容。

于是模型君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人需要娱乐,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娱乐?


娱乐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娱乐这个东西不是因为互联网才诞生的。

它在生命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被附赠了。

我们的祖先还在住山洞的时候,就开始在墙壁上画画。今天画一头牛,明天画一只鸟,不是他想给后人留下点什么,纯粹是心里憋得慌,想找点乐子。

今天的人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生命里面没有了娱乐,只剩下枯燥和痛苦,我们还活个什么劲呢?

娱乐是我们的最底层需求之一。

而娱乐的背后,其实就是为了缓解我们这样那样的内心焦虑,焦虑是娱乐的第一性原理。

这又怎么理解?

焦虑这个词似乎是在模型君的大学时光里才被反复提及的,其实不是,从古到今,每一代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焦虑,而且是每一个人都有焦虑。

古人有战乱的焦虑、爱情的焦虑、抑郁不得志的焦虑、自由的焦虑……

换到今天的我们,就是成长的焦虑、竞争的焦虑、爱情的焦虑、职场的焦虑、学习的焦虑、形体的焦虑……

有的焦虑一直就没变过,比如爱情的焦虑、生活的焦虑、人际交往的焦虑、梦想的焦虑;而有的焦虑只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变了个形式而已。

你来看我的文章,其实也是为了缓解你的某些焦虑。

而我写文章,也是在释放我的焦虑。心里憋了太多东西,不写出来我难受。

当这些焦虑钻进我们心里时,我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模型君这两周过得很颓废,电脑坏了,没有写文章,成长停滞了,感情上也是大起大落,加上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事。

有天确实太累了,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里的累。

我就坐在书桌旁,啥都不想做。但是心里又很烦躁,不找点事做感觉要疯掉了。

于是我打开了某个游戏,玩了一晚上,玩到很晚。

事后我突然醒悟,原来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样子。

心中有着深深的焦虑,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我们选择了娱乐来缓解这种焦虑。

虽然娱乐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内心的焦虑,只是在娱乐的时候暂时忘掉那些焦虑。

但这就足够了,等下次焦虑再袭来,重新娱乐就好了。

这种,贯彻到我们骨子里的焦虑,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的现象,模型君把它叫做“焦虑天性”。


与娱乐和谐相处

上面我们已经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这些焦虑让我们投身在无穷无尽的娱乐之中。

但光明白了一个东西如何产生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从中获得启迪,从而形成做事的原则,让自身变得更好。

现在我们来获得启迪。

你知道的,我们一天的娱乐时间其实极度不合理。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各种内容和游戏上,从而荒废了学业和事业,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我们不是主动选择了娱乐,而是被焦虑推着,做了娱乐的奴隶。

那我们要怎么夺回掌控权,管理好自己的娱乐时间呢?

如果你认真的读了前面的文字,那么答案其实已经出来了。

处理好我们的焦虑,降低被焦虑裹挟的程度,就能减少我们的娱乐时间,拿回更多的掌控权。

那么如何处理好我们的焦虑呢?

要明白这件事,就得明白焦虑从何而来。

模型君这两周的颓废时间,就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焦虑从何而来,我们要如何减少我们的焦虑,从而掌控娱乐的主动权。

模型君总结了两个方面:情绪和事情

首先说情绪。

混乱的情绪会让我们陷入焦虑。

模型君这两周就是被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裹挟,心里变得混乱烦躁,不想做事情。

后来我想到蔡康永讲过一个叫做情绪颗粒度的东西,还有熵增定律和分类思维。

于是我静下来开始梳理,到底是哪些情绪在扰乱我。

有电脑坏掉,没有钱买新电脑的苦恼;有爱情上的不知所措;有没写文章、没学习,成长开始停止的焦虑;有各种各样杂事没做的慌张。

当我梳理完之后,心情就好了很多,虽然麻烦还在,但是心里却不乱了,焦虑也就降低了。

另一个是事情上。

其实大部分焦虑,都是因为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以及事情太难太枯燥不想做造成的。

想想看,你是不是这样,当你有明确的事可做,而且做得还比较有劲的时候,你是不会感到焦虑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游戏或者内容的原因。

因为一停下来就会焦虑。

从这三点出发,我们其实可以做这样的事。

第一,不知道做什么。

这种情况可以每天早上起来,在“滴答清单”列好你要做的事。这件事现在校园君每天都会做,它确保我不会出现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情况。

这是清单的作用,在更大方面,我希望你能克服痛苦,去找到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或者去勇敢的尝试。

朋友之前跟我说,她不知道在闲暇时间做什么好。现在她找到了,她想尝试内容行业,给自己报了3000多的一个写作班。

这不是个例,我有个朋友也曾经经常求助我这件事,他说他不知道该做什么,现在他也找到了。我的室友也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现在还没找到。

模型君也是因为找到了写作和学习认知这条路,才降低了我的焦虑。

关于此还有一个正反馈效应

当你做完一件事情之后,你会获得长久的愉悦,会减少你的焦虑,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掌控权。

这种正向的效应又会反过来,帮助你去做更多的事,从而减少更多的焦虑。

模型君越来越不相信意志力这件事,意志力非常不靠谱。通过做成功一件件的事情,降低焦虑获得正反馈这种途径,才是最好的办法。


第二,不知道怎么开始,或者不想开始。

当我们遇到一件一件极其困难或者非常枯燥的事,不知道怎么开始,不想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会搁置它,转而被焦虑推着投向娱乐的怀抱。

模型君最近有一个成长,感觉还蛮好的,就是解决这种不知道怎么开始,不想开始的情况。

叫做“可执行拆分”

比如模型君在学一个人际交往课的时候,发现它有很多小节,立马就让我打退堂鼓了,这他妈得学多久,这也太痛苦了吧?

但模型君现在已经学完了,而且情商发生了质的飞跃。

只因为我做对了一件事,我不给自己定很难的任务。每天学两章就够了,大概20分钟。

于是每天我都感觉学得很轻松,而且贼有成就感。有时候状态来了还会多学几章。

分析一下,两章是我给自己拆分的,可以轻松执行的任务。

当你不知道从何开始,不想开始的时候,就梳理一遍这件事,然后把任务拆分到你愿意执行的地步。

还记得模型君在《挫败放弃》里写的烂开始吗?烂开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开始,不能坚持。

模型君现在不管做任何痛苦的事都会这样做,洗衣服、学课程、做作业、梳理读书笔记……

确实能慢慢把一件件痛苦的事啃下来。

OK,以上就是这次的思维模型。

总结一下:

这周的思维模型是关于自我管理的,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能明白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天性,它把我们推向娱乐的怀抱。

如果你想掌控娱乐的主动权,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根上减少焦虑

而减少焦虑的途径在情绪和事情里。

梳理好混乱的情绪;做到有事可做,然后做成功一件件事,获得正反馈,就能慢慢减少焦虑。

如此,就不会被焦虑推着,被逼无奈投向娱乐的怀抱。

从此以后,娱乐成为一种愉快的生活方式,不会每次娱乐完都带着负罪感,你也会有更多时间投入有价值的事上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304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