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五年级的孩子因为上网课不认真,被家长训斥后,不顾一切从楼上跳下。父母看到躺在血泊中的孩子,不禁捶胸顿足:“我不该骂你,不该逼你做作业,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
此情此景,令人心痛。为什么一个12岁的孩子,一言不合便用自己的生命来惩罚父母?
然而,这样的事件绝不偶然。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就有不少类似事件轮番上演,不断刺激着父母们脆弱的神经。
2020年3月20日,厦门一位初二的孩子,同样因为不配合上网课,被老师要求写保证书之后,从楼上一跃而下,一个花季少年就此凋谢。
…………
据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国10 ~ 15 岁的儿童中,21% 感到抑郁,20% 感到不幸福,22% 对未来没有信心。虽然孩子们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无忧无虑,但是关于孩子心理出问题、青少年自杀和厌学的报道却并不少见。
很多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规划好了一条成人成才的精英之路,不断要求孩子上进和优秀,却忘记了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从小被贴上“精英”和“优秀”的孩子,长大后却身心焦虑、精神茫然、内心荒芜,很多孩子因为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导致年轻的生命过早陨落。
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经说过:
培养坚强的孩子易,补救颓丧的成人难。
童年时期充满了成长的机会,为孩子塑造坚强的内心要容易得多。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遭遇失败或拒绝,或者经历失落和心痛。因此,我们在要求孩子优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如果我们能为孩子提供塑造强大内心所需要的工具,他就能学会把困境转化为机遇,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然而,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一点。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认知行为专家埃米·莫林认为:
培养强大的内心,就像强身健体一样。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就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健身、摒弃垃圾食品,等等。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也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放弃自己那些阻碍孩子进步的有害想法、行为和情绪。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埃米·莫林
为了把这些技能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具备强大的内心力量。埃米·莫林专门写了一本书——《内心强大的父母不做的13件事》,用来指导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她相信:早日培养孩子的坚韧内心,将会使他们的未来更光明、更美好!
这本书直击当代家庭教育痛点,出版后即引起了剧烈反响。书中列出的13件事,帮助无数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思维,并按照书中的养育策略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核心信念,从小练习增强内心力量。如今,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5000多万人,都在用埃米·莫林的方法来训练自己和孩子。
下面是埃米·莫林拟出的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清单,看看你能做到几条?
只要改变了你的教养心态和教养方式,你的孩子也可以变得内心强大。无论未来面对什么样的风浪,相信他都会有必胜的信心战胜困境。
1. 他们绝不姑息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是一个很难打破的循环。怀着受害者心态养育孩子,会制造新的受害者。一个拥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在困难中无法自拔,而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一个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勇敢奋进的成年人。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做个好榜样,不要总是抱怨生活。
② 引导孩子多追求美好事物,而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负面经历。
③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力量,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④ 给孩子一些自己玩的时间,让他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2. 他们绝不被内疚感操纵
心怀内疚养育孩子,会影响父母做出明智的选择。比如,为了避免或减轻内疚,你可能很容易满足孩子的不正当需求,或者放任孩子为所欲为,即使知道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长此以往,孩子就学会了如何利用他人的内疚感来操纵别人。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如果内疚是合理的,那就改变你的做法,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对内疚的看法。
② 别凡事都往最坏处想。
③ 不要草率下结论,或者对某些事情过度自责。
④ 原谅犯错的自己,不要让自我谴责妨碍你成为一个好父母。
⑤ 不要追求完美,做一个60分父母就好,这样更容易养育出健康和有韧性的孩子。
3. 他们绝不让孩子成为宇宙中心
一切围着孩子转,会让他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自恋的人。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但自恋的人却恰好相反,他们总认为这个世界亏欠他们,常常对身边的人怀有敌意,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赞赏。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给孩子由衷而不是夸大其词的赞美
② 善待孩子,但不要把孩子当成贵宾
③ 教孩子学会感恩,多替他人着想
④ 教孩子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看到事情的多种可能性
4. 他们绝不让恐惧支配自己的选择
基于恐惧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焦虑。而焦虑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行为,父母会把自己的恐惧遗传给孩子。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个世界很可怕,他们需要不间断的保护,就没有机会来锻炼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孩子会因此无法学会自立,成长为一个健康、有责任心的成年人。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正确看待这个过于注重安全的世界
② 理智权衡孩子面临的风险
③ 关注安全,但不要过度
④ 退后一步,给孩子自由来学会自立
5. 他们绝不受孩子控制
当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他们不具备做出重大人生决定的能力,也无法准确地衡量风险。这时,孩子需要的是规则,而不是成为统治者。如果给予孩子超出他把控能力的权利,可能会招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让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让孩子支配你
② 重新树立你的权威,规定父母和孩子的权限
③ 拒绝卷入主导权之争
④ 使用能够彰显控制权的语言
⑤ 对孩子的反馈持保留态度,你不需要孩子认可你要做的事
6. 他们绝不苛求完美
父母苛求完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害,甚至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那些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杀行为。长大成人后,这些孩子不管获得多大成就,都不会感到心满意足。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
② 为孩子传递关于成就和失败的正确信息
③ 追求卓越,而非苛求完美
④ 表扬和批评交替进行
7. 他们绝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
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会拖延他们成熟。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不负责任的大人。如果你不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他就会缺乏在现实世界生存所需的经验和信心,从而无法学到发挥最大潜能所必备的技能。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让孩子从小练习独立做事,尽早参与家务劳动
② 让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
③ 利用祖母戒律,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④ 父母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榜样
⑤ 接受解释,而不是借口
8. 他们绝不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保护是在告诉孩子,他们承受不了。父母常常低估孩子的承受力,其实孩子比你想象的坚强。那些从未获得应对痛苦所需技能的孩子,常常会用一生去逃避痛苦。孩子需要在经历中学习,如果他现在不学着消化痛苦,就不会具备应付将来生活中的困难的能力。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教给孩子应对痛苦所需的技能,而不是阻止孩子承受痛苦
② 教孩子转移对剧烈痛苦的关注
③ 把孩子需要了解的事情告诉他
④ 不要在可能会造成痛苦的事情上撒谎
⑤ 教孩子学会面对痛苦,分辨痛苦是敌是友
⑥ 帮助孩子表达痛苦,教给他以有益的方式处理创伤
9. 他们绝不为孩子的情绪而自责
孩子需要知道如何处理内心的烦乱。一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孩子,会努力控制他人。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情感受到伤害,并不意味着其他人要做出改变。而对于父母来说,我们需要教导孩子把更多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感受上,而不是放在控制别人的行为上。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教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绪,学会使用表达感受的词语
② 确认并接纳孩子的感受
③ 纠正行为,而不是情绪
④ 让孩子充分体会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感受,并为他提供应对情绪的各种指引
⑤ 帮助孩子掌握改善情绪和平复心情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10. 他们绝不防止孩子犯错
父母防止孩子犯错的做法,可能会以某种微妙的方式伤害到孩子,甚至让他付出终生代价。一个不被允许犯错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能力,患病的风险也比较高。错误并不可怕,有时候甚至是好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了解你的养育目标:帮助孩子生存还是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② 避免孩子犯确实对自己或别人有害的错误
③ 克制插手的冲动,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④ 将错误转化为学习的机会
⑤ 跟孩子谈谈你犯过的错误或遭遇的失败,让孩子看到你也在不断改进,而且并不介意自己永远都达不到完美
11. 他们绝不把管教与惩罚混为一谈
混淆管教和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体罚会让孩子更具有攻击性,甚至降低孩子的智商,增加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而那些受到严厉言语惩罚的孩子,会把注意力更多地花在避免被逮到上,而不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上面。父母当众羞辱孩子,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会让孩子的行为问题更为严重。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想办法激发孩子最好的状态
② 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写下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
③ 创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④ 使用能够让孩子下一次表现更好的管教措施
⑤ 教孩子自律,并用奖励制度激励孩子
12. 他们绝不偷懒走捷径
那种为了图省事而走捷径的做法,很可能会把麻烦留到将来,从而引发长期的不良影响。孩子都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如何应对困难的。如果你每次遇到困难,都选择一条偷懒的捷径,那么孩子也会学着得过且过。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选择长远看对孩子最有益的做法,而不是当下最省事的做法
② 设定规则,避免将来继续走捷径
③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有益方式,照顾好自己是避免选择有害捷径的关键所在
④ 指导孩子设定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帮助他品尝成功的滋味
⑤ 帮助孩子编一条积极的口头禅,以打消一遇到困难就想走捷径的负面念头
13. 他们绝不忘记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缺位,是很多问题的根源。父母很容易受困于当下和他们的个人目标,以至于忽视了究竟给孩子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言教。孩子们需要通过你的行为来了解,什么才是你真正看重的东西。
父母应该怎么做
① 思考你的价值观,并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些价值观
② 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反思你带给孩子的人生启示
③ 创建家庭使命宣言,让孩子了解你如何做出重要决定
④ 用健康的方式积极地向孩子传递你的价值观
⑤ 承认你过去犯过错,并在需要的时候道歉
⑥ 跟孩子谈谈他人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结交与自己价值观相近的朋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