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父母通常存在这些问题,优秀的家长大多不存在,你家有几个
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在父母的教育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之下,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
俗话说:“3岁看8岁,8岁看终生”。孩子在3岁这个年纪,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给孩子传输什么样的观念,在孩子面前有什么样的行为,都将影响着孩子。
1、自以为是
这样的家长大多性格强势,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我认为,当好家长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有一位失败孩子的家长却说:“我从小在家长的身边长大,至今也当了近20年家长了,我认为当好家长并不难!”闻听此言我只能呵呵:“照你这么说,世界上就没有失败家长了。你讲了大半辈子话,你就一定能成为演讲大师?你吃了大半辈子饭,你就一定是烹调专家?”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隔行如隔山,行行有高人。某些自以为是但又才疏学浅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总喜欢在自己专业之外的领域摇唇鼓舌、指手画脚,结果必然是贻笑大方,为人所不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教了50多年书,还总在说“当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当教师”,我认为此话不全是谦虚,而是事实,因为没有什么事我们能做到完美,我们只能永远走在学习与追求之路上。
自以为是的人肯定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即便看到了也不愿承认和面对。如一位家长说:“我从小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现在既孝敬长辈,又事业有成。孩子咋就不有样学样呢?”言下之意就是他已经是完人了,孩子失败不是他的责任。这样的家长往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不愿承认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职或失误。自己家庭教育明明失败了,还口口声声美化自己的所作所为,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面对这样的家长我的确无话可说,瞅准机会溜之大吉。
2、苛求他人
这样的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习惯于挑三拣四,用显微镜寻找他人的缺点,数落起学校和老师来,开中药铺,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总之,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好,全是别人的问题。若实在找不到替罪羊,他(她)们就厉声开骂中国的应试教育,什么作业太多呀,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不行啦,管得过多过死啊......俨然教育专家,指点大国教育;可惜子女不才,有损老爹(娘)颜面。一位家长与孩子联手炒掉了几个老师,还因此自鸣得意。我说:“任何人都不完美,我们不能对老师求全责备,多找主观原因。人的能力有大小,风格有差异,教育孩子多看老师的优点,主动适应老师。”家长听罢似有所悟,但“鸡蛋里挑骨头”的个性已经根深蒂固,岂是那么容易改掉的?当然我不是说老师有问题不能讲,但须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无限夸大,上纲上线。但若老师所教的多个班教学效果都很差,且有明显问题,还是有必要向学校反映。
3、缺乏理性
这样的家长在家庭中情绪往往容易失控,表现为言语过激,意气用事,喜怒无常。当自己高兴时看孩子象天使把孩子捧上天,而当自己烦恼时看孩子总不顺眼、一无是处,于是打骂成了家常便饭。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言行极可能伤害孩子一辈子,给孩子留下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这样的家长一般没有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容易受人蛊惑。如他们今天认为勤奋刻苦很重要,明天又强调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似乎那些勤奋用功的孩子身体必然会差。这样忽左忽右的教育观肯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
4、家庭不和
具备以上三点的家长的家庭内部大多不够和谐,吵架、家暴、离婚的比例明显偏高。因为自以为是、苛责、不理性的个性也会在家庭中随时表现出来,一个对外人不好的人往往对家人也不会好,个性使然而并非主观意愿。这样的家长由于缺乏理性,常常会蛮不讲理,甚至暴跳如雷,把家庭弄得鸡犬不宁,必然导致孩子不理性、神经质、过于敏感,甚至心态扭曲、阴暗,个性偏执、狂躁、自闭等。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家长,而非老师。因为孩子各个时期的老师各不一样,各管一段,况且老师同时教几十个孩子,对具体某个孩子的影响实在有限,不必也不应高估。只有家长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我发现,很多家庭矛盾、家校冲突都是由成人们教育理念错位而引发的,错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孩子或者无所适从,或者受制于强势的一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缺乏主见,胆小如鼠,唯唯诺诺。因此,家庭内部各成员间、家长与学校之间教育理念要尽可能一致,私下坦诚沟通,求同存异,但在孩子面前须统一口径。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家长事业上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上的失败。只有家长虚心向学,自觉追求自我完善,遵循家庭教育规律,心平气和科学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总之,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模样,更多的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10册不过是6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3-6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若不注意引导,坏习惯极易养成,坏习惯一但定型可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的改正过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