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861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参加英法联军,同时也是他朋友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十分严肃的谴责了他们在圆明园的所作所为,并且这样描述圆明园:圆明园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因此可以看出雨果对于圆明园很是喜爱与赞赏。
圆明园地处北京的西北方。圆明园曾经是清代的皇家御苑。圆明园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开始修建,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不过之后的皇帝都有扩建和修缮,所以圆明园前后的总共修建时间长达150多年。
火烧圆明园
正文
圆明园主要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现在的万春园)三个园区构成,规模宏大。圆明园里有仿照西湖十景做的水景,而且它们都是以水为主要景观。还有仿照的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景色”,仿照的庐山景色等等。圆明园里是吸取了华夏大地上的各种美景和园林的精华而建成的。
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明珠在公元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夺一空,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大举破坏圆明园中无法带走的文物和建筑。他们还用大火在圆明园中烧了整整三天。最终将这颗璀璨的明珠毁于一旦;让这颗明珠在世界建筑史上失去了光辉,惨遭泯灭。
圆明园遗址
自1996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对圆明园的修复工作。但是因为距离圆明园被毁已经过去了150多年,年代相当久远,而且当时圆明园被破坏很严重。所以即使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工具,都无法重现圆明园昔日的盛景。尽管圆明园的修复工作如此艰难,但是我们的考古专家们依旧满怀希望与热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们在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考察发掘的时候有了新的意外的发现。他们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下居然发掘出数万件文物。
圆明园发掘现场
圆明园发现了如此数量庞大的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对于在多次掠夺和破坏中还能有这么多文物得以幸存表示很疑惑。专家回答道,当时圆明园的大火虽然烧了整整三天,但是由于圆明园中的水域面积达到了整个园的二分之一以上,所以程度并没有很彻底,使得不少地方没有受到大火的烧毁。另外还有当时的情况很慌乱,不少的文物掉落在水中,因此才会幸免于难,文物才得重见天日。
后来,经过专家的仔细挖掘和通过后,这次在圆明园中发现的埋藏在地下的文物的数量达到了5万多件,不过其中有的破损很严重,有的只剩下一个部件,但也有不少文物保存的完好。
鎏金铜象首
在这次发掘的文物时,专家们发现了一件可以评级为一等文物的国宝文物——一尊仅剩下了一个头颅的铜像。经过专家们考证,这次发现的铜像并不是十二兽首之中的铜像,而是独立的大象的铜像。最后专家们根据铜像的质地和制作工艺给这件珍贵的文物命名为“鎏金铜象首”。目前它在博物馆中被好好地保存着。当然了,在这次发掘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文物被发掘了出来,数量也非常巨大。
圆明园经过许多次的扫荡和毁坏,在150年后竟然还能挖掘出数量这么大的文物。相信这是我们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完整的圆明园呢?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胜景?可是不管曾经有多么的壮丽辉煌,对比其现如今的惨状着实令人痛心。
对于要不要修复圆明园?网络上曾掀起过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修复圆明园,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重现,让世人重新去认识到圆明园。也有人说不应该修复圆明园,因为重新修复出来的圆明园即使和被毁前的圆明园相同,但是它都不是以前意义上的圆明园。并且圆明园的现状可以警示国人勿忘国耻,奋勇向前。还能向世界展示英法联军的罪行。其实不管修不修复圆明园,圆明园的被毁是既定事实,这是无法改变和抵赖的。
结语
根据圆明园被毁当年的《泰晤士报》报道:“圆明园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的总价值超过600万镑。”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掠夺了许多的奇珍异宝,而且很多文物都是无价之宝,其价值根本是无法用金钱可以来衡量的。圆明园被毁是我们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大损失,也是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损失。还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巨大损失。
这次圆明园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圆明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希望国人勿忘国耻,苦练个人本领,奋勇向前,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光明日报》
《泰晤士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