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张作霖,做过反对日本和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掠夺的好事;也做过将东北做视为张家私产,毫不节制地残害进步人士,选错继承人,直接导致了东北的沦丧的错事。从历史角度看张作霖是一个有野心、封建帝王思想浓厚而又能顺应潮流的人物,而其从穷苦流浪汉到北洋政府元首又横命于皇姑屯的一生,很值得后人研究。特别是其攫取人生第一桶金的过程,堪称是教科书般的屌丝逆袭。
一、 苦难的原因各不相同,苦难的结果基本相同
按照张学良的自述,张家的祖籍应是河北省大城县。张作霖的祖父张永贵闯东北后通过自己的木匠手艺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如果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子系父业,应当也会让张家延续富足小康的生活,但张有财好赌,嗜赌如命,很坏变败完家财,最后自己也因为赌债的问题为人乱棍打死。按照张学良的说法是张有财因识破王姓人出老千,言语不合被打死。不管怎么说,张有财是因为赌博而被打死的。此时张作霖年仅14岁,放到现在应该是上初一的年龄,听到凶信后与堂兄到几十里外去为父收尸,却因无钱置办棺材仅用一个半大柜子草草敛尸,葬于河边。此时有必要再提一个人,即张作霖的大哥,张作霖弟兄三人,长兄对其极好,但在十九岁时,因与邻家有夫之妇有染而被张有财失手打死。揣测在埋葬完父亲的张作霖应当是怨中有悲,悲中有恨,恨中怀仇,怨父亲嗜赌成性致家贫如此,怨父亲失手打死大哥致其年幼撑家,悲父亲落得如此下场,悲老天爷将其家弄的家破人亡,恨杀父之人如此狠心,恨自己如此无能不能保护家人。
平民张有财的下场告诉屌丝们,想改变命运,走捷径的代价是最大的,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尽量克制自己,避免沾上一些上瘾的东西。大多屌丝都会自认为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即便是沾上一些坏习惯也无所谓,但结果往往是一时的放松带来了一生的悔恨。大如毒品、赌博,小如游戏、嗜好等莫不如此。在此与大家共勉《素书》中的一句"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如同股市一样,你以为到了底部,没想到还有更苦更悲惨的事在等着张作霖。被父仇蒙住了双眼的张作霖,与其二哥张作孚携土枪趁夜色闯入杀父仇人之家,未曾想仇人家女佣以为是土匪闯入,大喊大叫,慌乱之中因土枪走火将其误杀,枪响惊动了仇家,逃跑中张作孚被捕,张作霖只得独自闯荡江湖。成为流浪汉的张作霖过上了乞讨的生活,偿尽了世间的白眼和人生冷暖。遇到了好心人孙寡妇,也碰到过为富不仁的孙财主。此时的张作霖最大的愿望应当是吃上一顿饱饭,绝对想不到将来有一天会成为"东北王"。而此时的张作霖已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难的经历已经使其"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流浪乞讨的张作霖在不知不觉中,熟稔了人情世故,掌握了处世经验,养成了其仗义、感恩的人生信条,为其在以后处理日俄纠纷、掌控各级官员打下了基础。对于屌丝们来说,为什么没有那么好,只是因为你不够努力罢了,再努力一点点,一定会更好!得与失,因果轮回,你还没有看到的,只是因为时间还没有到而已。
二、 技能、只有掌握一技之能才会有安身立命的机会
在因丢失一匹马而差点被孙财主逼死的张作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樊店主。樊店主在救下张作霖后,安排其在自家车店里照顾马匹。在这个过程中,张作霖学会了兽医,而会医马这一项技能,成为了他改变人生的撬棍。在得罪了地方恶霸于二之后,兽医张作霖选择了参军,意图凭借医马而在部队中奔个好前程。而真正的好机会,永远不会属于屌丝的。底层逆袭,机会都靠自己改造。要么,把危险改变成机会;要么,在人人都认为没机会的地方,种出一个机会。参军并没有给张作霖的人生带来大的转变,在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清军的入朝作战,表现积极由大兵升为了哨长后,部队却因为甲午战争失败而要撤回直隶。张作霖一方面对部队生活失望,另一方面不愿离开家乡。选择了脱离部队,重回辽西家乡,依靠技能开了兽医桩子维持生活。世事常是这样,正常渠道办理,总是有千卡万关。然而,主事的都是人,是人就离不开人情世故。搞通了人情世故,也就等于掌握了各行各业的捷径。在当时,为躲避官军追捕,绝大多数土匪都视马如命;而官家为了剿匪,也需要健康的马匹帮助。会医马的张作霖左右逢源、面面俱到,做人又有仗义、知恩图报,结识了官匪两家的许多人物。也得到了当地财主赵占元的认可,迎娶了赵家的二女儿赵春桂。
三、逆袭的精髓,从来不是靠勤奋努力,而是靠眼界视野。
人生从来不是一条一次函数解析式,必定会充满着曲折和波动。成家后的张作霖被王姓仇家举报了,官府缉拿了他。危急关头丈人爹赵占元舍财相救,良民张作霖被救出了监狱。兽医是做不成了,赵占元推荐张作霖去赵家庙担任保险队队长。值得说明的是,保险队是由地方商户和地主出资成立的,为防备土匪而成立的地方民间武装,用现在通俗的话讲是"看场子"的保安队。即张作霖其实没有做过土匪,这确实是个原则性的问题。但保险队也有大有小,有着内部小社会。初踏职场的张作霖在赵家庙团队虽然尽心尽责、废寝忘食地勤奋努力工作,但还是在外部安堡金寿山的威胁和内部人事挤压下,不得不辞去工作,带领妻儿拟投冯麟阁做土匪。
在投靠冯麟阁的路上,张作霖遇到了张景惠。作为八角台保险队队长的张景惠很是欣赏张作霖,甚至愿意让贤退居副职,几经挽留张作霖最终留下来做了八角台的第一把金角椅,此时的张作霖做梦也想不到小小的八角台将成为其发迹的起点。接手八角台防务没多久,对于张作霖真正的转折来了。辽西巨匪杜立三手下海沙子前来叩窑,通俗讲就是砸场子,几百人几百条枪,装备精良,枪法精湛,因为这些人不是保安队是土匪,是靠枪把子吃饭的,所以个人素质远远强过正常的保安队成员。反观张作霖的队伍,人数上不占优势,且个人素质自然要差过土匪,加上当地作战,投鼠忌器,一旦交火必然将战火引入八角台中。这是张作霖第一次作为领导统领自己的队伍做出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其日后的发展轨迹。
我们先设身处地分析一下张作霖可以采取的策略。其一,是投降。保全自己生命,避免生灵涂炭,但从此张可能会失去来自以张景惠为代表的八角台势力的支持,且作为海沙子手下一个小头目,难有出头之日;其二,是作战。带领手下兄弟与海沙子硬碰硬,鱼死网破。胜算不高但因张曾参加朝鲜战争,有一定军旅经验,指挥得当的话,也有取胜的可能。动荡时代,最大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看透了时代趋势,就能踏上时代的高速列车,一日千里。固守旧时代逻辑,哪怕拼尽全力,也是夸父追日,累死无功。成功人物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在关键之时采取了异于普通人的方法。张作霖采取了第三种策略,赌命。他对海沙子说:"为避免生灵涂炭,我们各朝对方开一枪,死的一了百了,活的统领剩下的兄弟,你敢不敢?"理性的看,对于海沙子而言,直接开战显然优势更大,虽然可能有伤亡,但总的来说风险较小,而如果选择了这条路胜率就从80%降到50%了,而对于张作霖个人来说显然风险更大,胜了取得人生第一桶金,输了则一命归西。要知道当时的张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且在业内有一定的名声,财产也不是做流浪汉时的一无所有。而其对赌的是地区有名的悍匪,开枪对射,对张作霖而言,胜率甚至不到50%。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认为张作霖选择了最好的人生策略。因为投降或是逃跑,虽然会暂时保全了自已和家长性命,但丢掉了人格,不会有人看得起,即便是重新做兽医也是在社会的最底层受人欺负。如果沦为土匪,也只能是小角色,难有出头之时,也许在下次的战斗中成为炮灰;再来看硬碰,胜率只有20%不到,即便惨胜,由于损失惨重,也经受不住杜立三的报复或是其他土匪的趁火打劫。有人会说,海沙子为什么会同意赌命呢?这恰恰是张作霖策略的高明之处。因为张抓住了土匪圈子"立威斗狠"的弱点。作为悍匪,靠的就是比别人狠,比别的土匪强,敢做普通人不敢做的事。即海沙子虽然心有不甘,但如果不敢与张作霖对射赌命,会被其他土匪看不起而失去领导地位。所以海沙子不得不同意。结果大家都猜到了,两声枪响后,张作霖伤了胳膊,得到了海沙子的队伍;海沙子头部中枪,一了百了了。自此以后,张作霖团队成为辽西地区最强的四家团队之一,张氏奉系家底就此奠定。
最后总结下张作霖攫取第一桶金的个人因素,第一是逆境中体会了社会冷暖,提高了人情世故处理能力;第二是掌握了一技之长,依靠医马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结下了许多人脉资源;第三是坚守信义。操持保险队多年,张作霖坚守信义底线,不同于其他大多数保险队,没有吃里扒外,所以有了被留在八角台的机会;第四是眼界开阔,敢于创新。海沙子来砸窑对张作霖来说是危机,但其不安于永远做个屌丝,敏锐地抓住了一个不太可能的机会,赌命虽然危险,但可以将获胜的可能由20%提高到50%。
世人大多都是普通人,如果要改变屌丝人生的命运,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要期望一夜的暴富,只有踏踏实实地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坚守道德的底线,开阔自己的眼界,在重大的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可能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