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有了“三高”怎么办?好大夫教你如何避免“三高”

有了“三高”怎么办?好大夫教你如何避免“三高”

forest医生祥子原创

现在人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压力也随之增加大,说实话,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大多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多数人认为,白天大家都是各自上班,没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好好的吃顿“像样”的饭,所以就喜欢晚上聚餐,或者抽空和朋友聚会,去大排档或饭店大鱼大肉的海吃海喝,抽烟喝酒更是不在话下。这样,不仅打破了“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饮食规律,也导致了“三高”疾病的发生且日渐增多。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三高”,“三高”究竟能给人体健康带来多大影响。

“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巨大危害,是导致“中风病”和“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也是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 它们是现代社会高热量饮食滋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三高症”。

一般来说,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畅通流利的,动脉壁的弹性、血管的外周阻力、血液的粘度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而血脂增高会在血管内膜下逐渐沉积形成斑块,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破溃、出血、血管变狭、血液流动性随之减弱,便会使血脂增高、血压升高,其实这三种因素也与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血脂长久的积累可造成血管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血压升高,这就是高血脂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



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脂血症,而长期高血脂也能导致血糖升高,还认为高血脂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脂越高,造成心脑血管梗塞的几率就越高。有过半的糖尿病病人会出现脂代谢紊乱,临床发现,大多数病人不去医院检查还不知道。糖尿病引发血脂增高主要是胰岛素不足时,体内脂酶活性就会减低,因此血脂容易增高。糖尿病同时还伴蛋白质和水、脂肪、电介质的紊乱。如果糖尿病人运动量少,再加上吃得多,就会使体内脂类物质合成增多,继而导致血脂增高。高血脂与高血糖的相互影响,就是高血脂患者由于胰岛素在不利变化或分泌不足时,就会诱发糖尿病。

临床上,肥胖型高血压病人多伴有糖尿病,也大多合并有高脂血症,所以现在都把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称为同源性疾病。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存有共同的遗传基因,糖尿病易引起肾脏损害,从而使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增高,能间接的引起高血压。由此可见,三者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


所以就要想方设法杜绝一切因素,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尽量不吃腌制食品,如腊味、酱油、海产品、火锅、快餐等等。平时养成喝菊花茶、多运动的习惯;吃山楂,多吃芹菜有利于三高降低。还要营养均衡,讲究寒热搭配、荤素搭配,饮食总量的控制才是正确的饮食方法,避免肥胖、控制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所在。

对于喜欢抽烟喝酒的人群,一定要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喝酒可使降压药的疗效降低,有时需要加大降压药的剂量。长期吸烟的患者不仅易患三高,对疾病的远期预后也较差。我曾经在脑病科进修,脑病科资深专家经常提示患者,适量饮酒对中风后遗症有益,要限定每日饮酒量不要超过二两;中风初期则绝对禁止饮酒。但长期大量饮酒则是高血压,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最后告诉大家血压的正常范围。

血压就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简单易懂的说法,血压就是血管两侧的侧压力。

一般测量血压,需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或者说测量血压之前,患者需要至少安静休息15分钟左右,避免运动、劳累和情绪因素影响到血压的测量结果。

一般临床以毫米汞柱为单位,正常成人的血压应该保持在高压(收缩压)95~140mmHg;低压(舒张压)60~90mmHg。

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则需要一个反复测量或检测,如果确定患有高血压,就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至少要检查一下血脂、血糖、胆固醇和血流变以及血小板计数,明确病因后才能对症治疗。切不要去药房乱买降压药自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好了,已经很晚了,今天话题就到这里,晚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67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