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以高考为开端,无论是学前入园、划片读小、小升初、初升高,还是大学毕业后考研就业,系列面试、笔试,搞得全家鸡犬不宁,整个社会高度地、各类人群均关切关注。对于以上的事情的种种,谁都能谈上几句,吐槽也好,抱怨也罢,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持久的热点话题。换句话,当前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事情了,是每个人的事、每个家庭的事、全社会的事。如此一来,人人说教育,人人骂教育,恰似说明,人人关切教育、忧心教育。那么当前我们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内教育功利化是一条主要的原因。
01从一篇文章谈起
近日,笔者读到一篇名为《“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学霸把功利教育的“遮羞布”狠狠撕下》的文章。单看这个标题,学霸把功利教育遮羞布撕下,字里字外仿佛是在夸赞这位学霸的行为振奋人心,仿佛在告诉我这位不知名的学霸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勇士。
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不尊师重道不懂得感恩的行为被争先报道,不是怒怼学校,就是打功利教育的脸。这个学校到底有过什么行为,让所有媒体把功利教育,挂在一个应是传授教育的学校的头上?
我怀着这个标题简直不可理喻的想法打开了文章。通篇读下来,文章也并没有多么夸赞这名学霸行为的正确性,我也没有感觉到这个学校有多十恶不赦;反而更加明确感受到了这名学生不懂感恩的态度,也终于明白这个学校的不妥之处在哪,并且为这个学校里无故背了黑锅的老师们感到难受。
02功利化教育
为什么会被称为功利教育。因为这个学校许诺这名学霸,如果能考上清华或者北大,会奖励7万元,并且确实给到了,这个学生就相当于他们买来充面子的,这便是功利教育。而这个学霸借着自己的成绩,为了这7万块钱,放弃了重点高中来到了这个学校,这也是一种功利心。网络上很多人对学霸和学校的行为褒贬不一,但言论大体的趋势却是在讨伐学校,甚至大谈特谈所谓功利教育,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中国的教育完了。
03谁对谁错
我对这个学校和这名同学的行为均不赞同也不提倡,但我觉得对二者的讨伐也不能太过绝对,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说,二者的行为都没有任何错误,就跟一场商品交易,二者皆是你情我愿的进行交易,所以在一场交易结束后,一方继续占用另一方的时间那不就是浪费金钱吗?可是,如果将学校与学生之间看成商业交易,这不仅仅会伤了学校里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老师的心,还会伤了学校里其他咬牙奋斗埋头苦学的学生们的心。
04老师不该背锅
这个学校行政高层做出的决定,为什么要让那些一心教书育人的老师们背锅。这名学霸再不知感恩,但学校和老师给他提供的切切实实的优待和帮助是他不能否定的;这个学校再功利,也不以此来否定一心重教的老师们为自己学生的付出。
没有人会希望学生与学校之间变得商业化,没有人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一个功利化的学校,也没有人希望自己呕心沥血教出来的学生最终却变成一头白眼狼。学生要懂得感恩,并且努力学习,而不是被生活中的功利所影响;只有学校方面积极响应,还学生和老师一个学习的净土,不要让功利渗透到校园;只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才能在正确的指引下做到一个学生考上名校,学校收获名声的双赢局面。
05结语
这就又回到了我的标题。考上名校到底是谁的功劳?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努力,离不开父母的辛苦养育,离不开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离不开学校绞尽脑汁的想鼓励方法,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多方位关注。不管是考名校,还是考普通高校,没有某个人或某个机构能独享功劳,缺了谁都不行。
综上,教育去功利化,更要看看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因为学校是为家庭为学生服务的,家长有了各种诉求,学校才会去变着法地进行满足,人是家庭、社会的主体,其做人的立场、价值观念,关乎个人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的发展。
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人在接受技能培训、知识掌握过程中,正心修身,进而获得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追求。德才兼备,这是教育的追求,也是人穷其一生的境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