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晨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信很多喜欢董卿的人都是被她在台上时的才情、智慧,以及那独具魅力的言语所吸引。
但最喜欢的还是,不管在节目里,还是在生活中,她身上那种美好的品德与修养。
在情商之内,也在情商之外。
上善若水,不露锋芒,一切都显得刚刚好。
若非如此,前面的一切也都经不起时光的检验,终将不值一提。
懂得示弱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与人沟通的时候,董卿总是语调柔和,轻言浅笑,从未发脾气,也不会咄咄逼人。
之前董卿去美国进修过一段时间,回到央视后,她的处境瞬间陷入了尴尬。因为她的离开,她的很多节目都交给别人经手了,现在回来,难免会无所适从。
2017年《朗读者》在央视热播,董卿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和制作人。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档全新的节目,而且当时申请该节目的时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有人说做娱乐营销类节目才是收视率的爆点,而花很长时间去做一档文化节目注定收视率惨淡。有人甚至对此直截了当,不同意做这类节目。
对此,董卿没有和谁争吵,只是很真诚的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从社会文化导向的变化,到人均阅读量,再谈到阅读,一步步地向人们说明文化节目的重要性。
最后,她说了一句话,“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契机,让大家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档节目。”
不出意料,最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支持她。
所以,“低头”并不是退缩,不是懦弱,相反,它折射的是一种尊重、宽容、平和的心态,一个人从内到外真正的修养。
老子曾在《道德经》里多次强调以柔克刚的道理。
天下莫柔弱于谁,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诚然,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为人强势一些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在有些环境场合,适当地示弱一些,反而更利于沟通,更容易成事。
尊重理解他人
在一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来了一位农民大叔,尽管他只上过几年学,但是对诗词却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在舞台上的时候,大叔表现得很拘谨,眼神里也时常流露出丝丝的惬意。
这时候董卿说了句,“因为那诗啊,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
然后,她有很耐心地鼓励大叔,微笑地向他说道,“所以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这个现场里一个最美丽的错误。”
简短地几句话,不仅安抚了农民大叔的情绪,也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很多人不禁为董卿的这个举动点赞。
在《开学第一课》上,董卿采访一位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因为老先生是坐在椅子上的,为了表示尊敬,她放低自己的身段,曾三分钟三次跪地采访,后来这一行为也被称为是“最美的中华骄傲”。
包括在《朗读者》节目中,董卿对待老先生嘉宾,更是尤为珍惜。
在采访黄永玉老先生的时候,董卿也是单膝跪地,听黄老先生讲述着他的故土情怀。
“每当他们坐到我的对面,打开心扉,笑得像个孩子,我总会想起那句话——‘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心与君说。”
在节目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她的能力、情商,更看到了她身上的那份真诚和品格。
注重自己的形象
一个人的形象也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必须从主宰自己的衣着开始。
在香奈儿小时候,她还只是个很普通的小女孩,天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忍受着饥饿别人的冷眼,没有人愿意过多地去了解她。
“穿得破旧,人们只记得衣服;穿得无暇,人们才会记得衣服里的女人。”
因此在她成年后,十分注重自己的服饰,无论是和别人在一起还是一个人,她总会盛装打扮,精心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香奈儿后来的成功,与她的这种热爱生活的态度脱不开关系。
著名化妆师徐晶说过,董卿是在任何场合都不会穿错衣服的人。
无论是春晚舞台上的端庄大气,还是《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典雅清丽,《朗读者》中的知性优美,这一切都离不开董卿的审美能力。
她觉得一个人首先要足够了解自己,才能够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衣服。其次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眼界,跟随时尚的潮流,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味。
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工作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穿衣打扮比较好的女人的薪水要比其他人高出百分之二十。
杨澜曾在美国求职期间说过这么一句话,
“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一个好的形象,无疑会成为你在事业上的加分项。
所以,高情商的人不仅仅是“会说话”,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做好自己,也为别人带来快乐,这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一晨说,暖心情感写作者,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与你相遇,在情感小站里,我愿你是第一位来客,点个关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2573.html